
在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推进规范化管理之后,主动管理型主题类权益基金的“主题投资风格”也正在迎来更加规范与严格的管理。
这真是太好了。
01
目前市面上的主动管理型主题类权益基金非常多,但与此同时,“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也非常普遍。
这种现象并非近几年才有,而是自这类基金出现以来就长期存在,堪称顽疾。
什么叫“挂羊头卖狗肉”?
举几个例子。
某环保主题基金,理论上应重点投向绿色能源、减排、污染防治等有助于改善和优化环境的相关领域。
但如果该基金持有相当规模的银行、券商,是否合理?
显然不合理。
但内部解释可能是,银行、券商属于低排放行业,因此也算环保行业。
又比如,如果这只环保主题基金持有相当规模的传统能源企业,合理吗?
肯定也不合理。
但内部解释可以是,这些传统能源企业采用了环保节能技术,或发展了高效利用传统能源的技术,属于环保进步型企业。
再如,某中小盘主题基金,理论上应重点投向市值处于中等及以下水平的企业。
但现实中,大量资产投向千亿级甚至万亿级总市值企业的现象并不少见。
某新兴成长主题基金,理论上应重点投向面向未来、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
但白酒企业却常常成为其长期的座上宾。
……类似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形实在太多。
基民小伙伴若想参与主题基金,不仅得看产品设计,更得看基金长期以来的实际配置结构,得看基金经理一贯的投资风格,才有可能选到有望保持相应主题属性的主题基金,真是不容易啊。
02
过去“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之所以多见,主要是因为缺乏明确且较严格的细则约束,导致很多主题基金因各种原因轻易偏离预设的主题属性,或主题风格飘忽不定。
这次正在推动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主题投资风格管理指引》,提出了针对性比较强的要求,有望改善这个状况。
特别是其中提出要80%以上的非现金资产投向特定方向,并首次要求设立“风格库”。
其实“80%以上”这个要求一直存在,但过去为什么效果不好?
问题就在于“特定”二字。
“特定”是有多特定,这是一个需要从事实出发客观、严肃、负责任地进行界定的问题。
希望这次新规能够将这个“特定”的界定问题真正解决掉,不能再允许主题基金预设一个过于宽泛的范围,以避免给其日后随意变动主题属性创造机动空间。
而“风格库”正是一个符合界定范围的可投标的池。
这个池很有意义,但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对“特定”的界定是否能真正突出“主题”性。
03
或许会有小伙伴说:各个产业都有周期,如果主题基金始终坚守在特定产业范围内,当相关产业表现不佳时,岂不是非常被动?
的确存在这个问题。
但对于主题基金而言,应对方式应当是调整总仓位或对细分行业进行动态配置,而不是漂移到不相关的主题风格上。
在不同产业方向之间切换,这是非主题型主动管理基金该做的事。
而主题基金的天职之一,是通过自身稳定的主题属性,为基民提供一个明确、可预期的工具化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