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市场中最受关注的资金动向之一,是南向资金对阿里巴巴的坚定看好。数据显示,南向资金已连续19周保持净流入,而阿里巴巴更是获得连续11周的大规模增持,本周净买入金额高达166.7亿港元,持股量持续刷新港股通开通以来的历史新高。这一资金行为并非偶然,其背后反映出机构投资者对阿里战略转型,尤其是人工智能领域布局的高度认可。
从资金行为本身来看,“连续11周加仓”不仅代表短期的资金偏好,更体现出对中长期价值的共识性判断。南向资金通常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其操作风格偏重基本面和产业趋势,往往具备较强的信号意义。阿里能够持续吸引长线资金流入,说明其在当前的估值水平和战略方向上已获得了严肃资本的重新定价。
资金青睐阿里的核心原因,在于公司正在从一家传统电商巨头,系统性地转向一家以云计算和AI驱动科技公司。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阿里与英伟达近期达成的“Physical AI”合作。这一合作并不止于表面的技术集成,而是深入至数据处理、模型训练及AI基础设施共建等多个关键环节。它标志着阿里云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的竞争,而是积极融入全球AI顶尖生态,寻求下一代智能技术的话语权。
从战略层面看,阿里此举具有三重意义:
一、强化AI全栈能力。与英伟达合作有助于补齐在算力层和开发工具链的短板,尤其在大模型训练、自动驾驶、机器人等Physical AI应用场景中,阿里有望借助国际领先的硬件能力加速自身技术落地。
二、提升云业务的差异化竞争力。在全球云计算竞争加剧的背景下,AI能力已成为关键的差异化因素。阿里云通过整合英伟达的芯片和系统方案,能够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强大的AI训练与推理服务,从而巩固其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市场地位。
三、重构估值逻辑。传统电商业务估值通常受限于增长预期放缓,而AI与云计算业务的成长性和盈利潜力更具想象空间。持续的AI投入与技术合作,正在帮助阿里逐渐改变其在资本市场的叙事方式。
尽管如此,投资者也需理性看待这一轮资金动向。AI布局回报周期长、技术不确定性高,阿里仍面临来自国际云厂商、国内大模型创业公司等多方竞争。其AI业务何时能实现规模化盈利、能否真正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尚需时间验证。
此外,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虽代表乐观预期,但资本市场也容易受到宏观环境、行业政策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资金流向未来是否延续仍需持续观察。
总结而言,南向资金对阿里巴巴的“十一连买”,不仅是一次短期的资金投票,更代表市场对其AI转型战略的认可。在AI成为核心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当下,阿里通过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加大研发投入等方式,正在尝试走出第二增长曲线。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能否准确把握其技术落地进度和商业化节奏,将是在这一轮估值重构中获取超额回报的关键。
#人工智能怎么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