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募基金一季报披露收官,主动权益基金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以超1200亿元的单季度盈利创下近6年最佳开局。
网络上,各大媒体和自媒体针对业绩排名、基金公司规模变化、明星基金经理调仓等做了各种解读,老司基这里不想赘述,只想谈谈自己不一样的观察视角。
说实在的,当老司基看到2025开年两只业绩爆表的主动基金均突破100亿规模,还是为那些猛打猛冲的基民捏了一把汗。以一季度业绩最佳的鹏华碳中和主题A(016530)为例,该产品凭借超60%的季度回报,规模从去年底的10亿元暴增至109亿元,增幅近10倍。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018124)同样以52%的季度回报,规模从18亿元飙升至115亿,增幅超过5倍。
不知道这巨量新增规模都是哪些冲动基民的贡献。其实,我们掰着脚指头也能想明白:如果每个季度50%、60%的阿尔法收益能持续,如果基金经理都能低买高卖、丝滑踩对每次风口,那还有股神巴菲特啥事情?不明白的小伙伴,可以问问你身边的朋友,前几年买的白酒医药新能源基金,现在都咋样啦。
基金反着买,靠谱么?
最近3年多来,主动权益基金从神坛滑落,于是有人喊出了:基金反着买,别墅靠大海。虽然略带调侃和夸张,但它也反映了一种逆向投资的理念。
当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都追捧某些热门基金时,这些基金所投资的资产价格往往已经被推高,存在估值泡沫的风险。此时如果盲目跟随买入,一旦市场行情反转,这些热门基金很可能会遭受较大的损失。相反,选择那些不被市场广泛关注甚至被冷落的基金,有可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入优质资产,当市场好转时,这些资产的价值可能会被重新发现,从而获得较高的收益。
还有,市场热点总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投资者只集中投资于当下热门的基金,一旦该热门板块出现调整,投资组合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当然,基金反着买,并不意味着与市场主流投资方向相反就能获得高额回报。逆向投资需要投资者具备深入的研究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的精神,能够准确判断市场趋势和资产的真实价值,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市场的转变。
这3大低配行业或有机会
在投资的世界里,逆向思维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公募基金的热门持仓时,那些被长期低配的行业或许正隐藏着巨大的投资潜力。
老司基看了一下,从最新披露的季报数据来看,一季度基金重仓股中电子、食品饮料、电力设备等行业相对于各行业自由流通市值占比超配最为明显,超配比例分别为7.47%、3.52%和3.34%。目前,公用事业、计算机和非银金融等行业的超配比例处于近10年较低水平。
2025Q1基金重仓行业超配幅度及近10年历史分位数
公用事业行业,长期给人稳健有余、爆发力不足的印象,目前在公募基金持仓低配比例2.22%,处于近10年2.5%百分位。不过,行业内部正发生深刻变革。以电力行业为例,新能源发电迅速崛起,传统火电占比下降,并且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这些变革将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未来或迎来估值修复和资金流入。
计算机行业,同样在公募基金持仓中不受重视,低配比例达2.99%,处于近10年最低百分位区间。但如今是其变革关键时期,信创产业崛起,人工智能发展为其开拓了广阔空间,再加上5G、边缘计算和云计算技术的成熟,AI 应用更加广泛,该行业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非银金融行业,主要包括证券、保险等,在公募基金持仓中低配比例达5.47%,为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最低。证券行业在资本市场改革下,投行业务机会增多,财富管理业务也成为新利润支柱;保险行业随着人们保险意识提升和老龄化加剧,健康险、养老险需求上升,且借助数字化转型提高了盈利能力。行业基本面改善后,其估值有望修复,受到市场关注 。
老司基认为,我们在关注热门行业的同时,不妨多关注以上这些被市场暂时冷落的行业,多挖掘其中的机会,或许能有意外的惊喜。
正如霍华德马克斯在其经典著作《投资最重要的事》所言,投资只关乎一件事情:应对未来。
既然投资的本质是面对未来,而未来又充满不确定性,风险控制就显得格外重要。
每当市场出现了非理性上涨或非理性下跌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提醒自己:股票也好,基金也罢,投资都是反人性的,若能反着买,别墅靠大海!
做理性的少数,做赚钱的少数。
#人形机器人板块大涨,产业前景被认可?#
#港股腾讯首次成为公募基金第一重仓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