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12-11 21:40:47 天天基金Android版 发布于 四川
信达澳亚前副总经理搞“老鼠仓”,公司还在装没事人?

信达澳亚前副总经理搞“老鼠仓”,公司还在装没事人?

原创 聪明投基者 聪明投基者

2024年12月10日 16:59 北京 标题已修改 3人

图片

文/虚竹

11月27日,四川证监局发布了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信达澳亚基金管理公司在任基金经理李淑彦因泄露未公开信息、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四川证监局对其罚没154万余元,并责令其改正。

众所周知,“老鼠仓”是基金行业的红线。李淑彦的“老鼠仓”行为,显然触犯了红线,基金公司应该明确与其划清界线、加以谴责。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信达澳亚在该行政处罚公布两天后,才比较不情愿地发布公告,称李淑彦“因个人原因”卸任在管基金的所有基金经理职务与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不是……信达澳亚是不是对“个人原因”这几个字的意思有什么误解?


01

业绩不行,就动歪心思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李淑彦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硕士。2012-2015年曾先后在博时基金、永赢基金任研究员。2015年5月加入信达澳亚,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离职前任公司副总经理、专户投资部总监兼研究咨询部负责人。

2020年10月,积累了近8年经验的李淑彦开始担任信达澳亚基金经理,负责多只公募基金产品的运作。根据Wind数据显示,2022年其管理的基金规模最高约109亿元,成为少数的百亿规模基金经理的一员。不过,随着其业绩的不断下滑,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其管理总规模只剩37.29亿元。

图片

图片

李淑彦资产管理规模与任职回报统计,数据来源:Wind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李淑彦业绩出现如此大幅回撤呢?我们从他的资产配置手法可窥探一二。

以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这只李淑彦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为例,根据Wind数据统计,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在2020年12月31日-2022年6月30期间,持股数量不断增加,到了2022年6月30日达到了离谱的764只,而在此期间同行业基金平均持股数量最多仅有104只。

分散投资本身是好事,它可以分散基金整体的风险。不过任何事总归过犹不及,如果太分散,基金经理就会面临没有过多精力甄别与操作的窘境。

李淑彦资产配置手法正是开股票超市。虽然自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净值增长幅度较大,不过之后便一路下跌,不再回头。

图片

信澳匠心臻选持股数量的变动情况,数据来源:Wind

图片

图片 信澳匠心甄选两年持有业绩情况,数据来源:Wind

随着股票超市策略逐渐失效,李淑彦也愈发变得急躁与短视起来。根据Wind数据显示,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2021年换手率383.31%,到2023年换手率已高达597.23%。不断地高买低卖,使得基金业绩跌入谷底。今年以来,即便刚刚经历了市场的大幅反弹,信澳匠心臻选两年持有收益也仅有1.12%,大幅跑输沪深300指数与同类基金。

李淑彦管理的其他偏股型基金亦是如此操盘风格,在剔除仅有1400万元规模的信澳匠心回报A后,仅有信澳周期动力A这只基金任职回报为正。不过,该基金的持基体验同样很差,自2022年8月后,该便基金一蹶不振,近三年投资收益-33.46%,大幅跑输沪深300指数。

图片

图片

李淑彦管理的基金情况统计,数据来源:Wind

可能是李淑彦自知操盘水平不行,在信达澳亚任职不到1年便动了歪心思。

根据这次四川证监局披露,李淑彦自2021年7月9日至2023年4月13日期间,向张某程泄露因职务便利获取的信澳基金组交易“迈得医疗”“金一文化”“洛阳钼业”“太钢不锈”“圣龙股份”“中触媒”“润禾材料”“拓尔思”8只股票的未公开信息。2023年8月31日,李淑彦又在微信聊天中向张某程泄露信澳基金组交易“中国卫星”“中国卫通”2只股票的未公开信息,明示、暗示张某程从事相关交易。同日,张某程控制使用“李淑彦”中信建投证券账户同期于信澳基金组账户交易上述2只股票,趋同交易金额共计2,407,386元,趋同交易盈利142,889.49元。

不过,李淑彦这种做法显然是丢了西瓜去捡芝麻。管理规模较大的公募基金经理,很多年薪就上百万,李淑彦不仅为此小利丢了工作,四川证监局还因其泄露未公开信息的行为,处以80万元罚款;对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的行为,没收违法所得14.29万元,处以60万元罚款,合计罚没154.29万元。

而且,李淑彦搞“老鼠仓”的行为曝光后,哪个基金公司还敢要他?李淑彦可谓小机关算尽,最后却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02

管理漏洞巨大,投资者利益如何保障?

一般而言,当基金经理受到监管部门调查时,多数基金公司内部会在行政处罚下达前有所行动,比如诺安基金的前基金经理蔡嵩松、华安基金前基金经理张亮,行政处罚下达几个月之前,基金管理公司便早早结束了其基金经理职务,规避投资者风险。

这样的操作,同样是有依据的。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基金发生重大事件,有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在两日内编制临时报告书,并登载在指定报刊和指定网站上……如基金管理人或其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因基金管理业务相关行为受到重大行政处罚、刑事处罚。

像李淑彦这种,行政处罚都实锤两天后,信达澳亚才慢悠悠地宣布更换基金经理,着实少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有接近信达澳亚的人士表示,早在2024年之前,确有异地监管局来公司进行调查。此事件公司非但没有警觉,反而任由李淑彦担任基金经理,着实有些过分。

面对李淑彦的卸任,《21世纪经济报道》对信达澳亚进行询问,对方回复显得很官方,称:“对于其在管基金,公司已选择优秀基金经理接任,力争能够有较好的收益表现和客户体验,本次卸任不会影响基金正常运作。公司将坚持、加强依法合规稳健经营,一如既往做好基金产品的投资管理,为客户创造价值,赢得市场认可。”

基金经理搞“老鼠仓”,侵害投资者利益,实锤两天后才更换基金经理,这个所谓的“坚持、加强依法合规稳健经营,一如既往做好基金产品的投资管理”,不知从何谈起。

目前来看,信达澳亚虽然已对李淑彦做离职处理,不过依然存在着信息披露未达到合规要求的问题。

根据上述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李淑彦作为公司核心人员,在职期间受到如此重大的监管处罚,基金公司理应对相关情况进行详细披露,而信达澳亚竟然试图以“个人原因”一笔带过,以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显然是不符合监管规定的,更是对投资者的极度不负责任。

基金管理公司不将心思花在如何提高业绩上,反而去耍小聪明,那么,投资者当然也难以信任它。这也使得信达澳亚的基金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一直不成气候,管理规模也逐渐走低。

图片

信达澳亚混合基金管理规模,数据来源:Wind

图片

信达澳亚股票基金管理规模,数据来源:Wind

更严重的问题是,当你在家里发现一只蟑螂时,暗处可能有一千只。信达澳亚的“副总经理、专户投资部总监兼研究咨询部负责人”都在搞“老鼠仓”,那么,信达澳亚的管理漏洞,究竟有多大?其他基金经理,是不是也有违法违规行为?李淑彦这种业绩表现和职业道德水平,是怎么当上“副总经理、专户投资部总监兼研究咨询部负责人”的?


信达澳亚是不是该给投资者一个解释?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