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根据iFinD数据,涨幅前三名的申万一级行业分别是通信、电子、综合,幅度分别是+34.4%、+24.8%、+21.9%;涨幅后三名的申万一级行业分别是银行、煤炭、钢铁,幅度分别是-1.6%、+0.4%、+0.8%。A股市场的核心指数中,8月科创50、创业板指领涨,涨幅分别为+28.0%、+24.1%,AI产业链引领市场上涨,大盘成长风格占优,而红利指数、微盘股指数表现相对较弱,分别变动-0.7%、+4.0%,上证指数单月涨幅接近8%、创去年10月以来的月度涨幅新高,8月末上证指数一度达到3888.6点、创近10年以来的新高,8月全A日均成交额高达2.31万亿元、创月度历史新高,8月北向资金买卖总额6.18万亿元、创月度历史新高;香港市场整体表现相对平淡,恒生指数、恒生科技8月分别上涨+1.2%、+4.1%,南向资金8月净买入1,122亿港元、保持在高位。全球市场的重要指数中,8月台湾加权指数、日经225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分别变动+2.9%、+4.0%、+3.2%、+1.6%,美国M7按市值加权变动+1.4%。另外,8月黄金、比特币兑美元涨幅分别为+5.0%、-3.5%。(数据来自于wind,截至2025.8.31)
美国经济仍具韧性,8月下旬发布的8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反馈较好,7月核心PCE同比+2.9%、与市场预期一致。目前预期美国年内降息2次,市场都在关注9月初公布的8月非农数据。8月美元指数变化-2.2%到达97.8,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14bp至4.225%,美元兑离岸人民币8月走出下行趋势来到7.12。8月中美国宣布对华关税延期90天,四季度贸易谈判博弈戏码仍将继续。
中国整体的宏观预期比较稳定。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7%,还需观察8~9月的趋势;7月PPI同比-3.6%,与6月同比数据一致,连续34个月为负,而CPI同比持平;7月M2同比+8.8%,M1同比增速持续上行至+5.6%,而新增人民币贷款-500亿元,财政支出持续发力但仍待需求侧修复。8月下旬,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分2027年、2030年、2035年三阶段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根据广发证券的中报统计数据,在大类行业中TMT 25Q1与Q2的单季度收入与利润同比增速均表现强势,其中电子、游戏、通信网络设备的业绩表现较为突出,受益于AI与周期驱动;中游制造的单季度收入与利润同比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修复,其中国防军工、电力设备呈现出一定的基本面反转趋势,经营性现金流也有明显改善;中游材料今年以来利润修复,金属与非金属材料中均有结构性亮点。即使剔除掉部分细分领域受益于宏观阶段性补库存的因素,目前成长方向的整体基本面趋势也不太差。
展望后市,信心前置与流动性驱动的行情有望持续,权益资产在国内大类资产比较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而从上述的中报业绩分析也能发现,到今年末或者26年及以后市场趋势的持续性取决于国内总量需求的边际变化趋势,关键时间点的政策取向与落地仍比较重要。从行业配置策略选择上看,维持7月初《2025年下半年展望》中的观点,“机构投资者的杠铃策略预计持续,成长一侧景气成长有望重回视野,同时小微市值、主题成长风格的延续取决于流动性与监管的边际变化。景气成长中,应结合产业生命周期位置,聚焦被低估的大盘成长资产以及未来1~2个季度业绩突出的新兴科技资产。”7月以来市场在成长一侧的投资结构比较极致,但从基本面观察,大盘成长中有更为多元化的投资机遇,而且这两个逻辑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共荣关系。最后,对于每一个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尊重市场、认清自己、守住本心。
主要关注的产业更新汇报如下:
(1)AI:AI的主线逻辑未变。AI终端——2026年有望成为AI端侧大年,各大品牌的轻量化全彩显示眼镜以及新形态终端将陆续上线,国内从芯片到终端的供应链都有望走在全球前列。AI算力——全球AI大模型的边际进步、头部CSP的资本开支、海外头部CSP的定制芯片投片与CCL需求,这三个条件仍是AI算力的试金石,若均未发生显著恶化,那么以云端推理为代表的产业趋势便是持续的。其中,应更重视PCB、光通信等产业链中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质头部企业,同时兼顾国产替代的贝塔机遇。AI应用——“模型即应用”的讨论与当年的云时代类似,阶段性确实会压抑投资情绪,但掌握垂直数据优势、积极拥抱AI时代的优质软件产品、平台公司,仍有望脱颖而出,而不是“操作系统”厂商吞噬一切,除非AGI真的到来。可从中报中辨识具备AI产品力、商业模式以及ARR的软件企业。
(2)商业航天:我国的商业航天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而2026~2027年开始行业有望进入放量期,接下来数月也有较多催化剂释放。从卫星视角来看,两家头部卫星运营商引领,卫星发射任务比较急迫,且火箭资源紧张,有望助力民营商业火箭公司的发展;从火箭视角来看,现阶段的行业格局仍是体制内引领、体制外补充,大液体、可回收是行业的必然趋势,谁能先稳定地实现发射服务、谁就能占得先机。卫星产业链的载荷、模拟与射频芯片、激光链路、姿态控制模块、传感器、测试等,以及火箭产业链的发动机管路与泵阀、燃烧室、燃料、整流罩、贮箱、各种连接器与传感器等都值得关注和挖掘。另外,军工行业的整体上行趋势也未必是昙花一现,新型号与出海的核心逻辑有望驱动头部企业业绩向好。
(3)半导体:去年四季度以来持续在月报中强调的国内半导体设计库存周期的逻辑依然成立,去年末的月报已提出要“梳理兼具方案思维、投资能力的半导体设计公司”。今年7月份以来AI算力、AI终端的逻辑也在持续催化半导体产业,同时半导体各产业链环节头部企业的整合趋势也愈发清晰。现阶段应相对聚焦具备全球产品竞争力的优质公司,同时兼顾国内先进晶圆制造与先进封装能力扩容情况下的国产化受益企业。
$华夏数字经济龙头混合发起式A(OTCFUND|016237)$
$华夏数字经济龙头混合发起式C(OTCFUND|016238)$
风险提示:1.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于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2.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于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