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投资者好,我是单林。
今日创新药板块调整幅度较大,核心原因是昨日《纽约时报》报道提及,特朗普拟推出行政令,对来自中国的创新药管线权益 BD 交易进行审查,意在遏制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快速成长,对板块情绪形成较大冲击。
不过,回顾过往不难发现,类似 “施压” 已非首次, “狼来了” 的故事屡见不鲜。今年 4 月初,美国曾针对中国近乎全行业、全产业加征关税;5 月又宣称要降低美国药价;7 月再次提出对药品加征关税。但从结果来看,关税多次延迟落地,美国药企对药价管控的相关消息也属行业常态,且药品关税最终从最初拟议的 250%,调整为 0-15%,实际影响远低于初期担忧。
深究美国这类 “保护” 政策推行受阻的核心原因,其实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制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具体可从两方面展开分析:
一方面,上述拟议行政令并未得到白宫积极推进,核心源于美国国内产业阵营的分歧 —— 支持方是美国 Biotech 公司及背后相关投资人,反对方则是以辉瑞(Pfizer)为代表的跨国大药企(MNC),而两者的游说(Lobby)能力悬殊。对跨国大药企而言,未来几年面临的专利悬崖压力切实存在,唯有持续引进新的优质创新药,才能维持发展引擎,这并非选择题,而是必选题;更关键的是,创新药 BD 本质是知识产权(IP)授权,历史上从未有过禁止 IP 交易的先例,这与通过关税制约实物生产有着本质区别;此外,疾病诊疗不同于普通商品,阻碍 BD 交易只会降低美国患者对前沿治疗方式的可及性,盲目地方保护既不合理,也站在了美国民众的对立面。
另一方面,中国创新药已真正成为全球创新的中坚力量。无论是持续扩增的临床开发管线,还是能惠及全球患者的全新治疗方法(包括 Best-in-Class、First-in-Class 药物),都印证了中国创新药的稀缺性与高价值。真正能为患者带来切实获益的重磅药物,从来不乏市场 —— 欧洲药企在错失第一波肿瘤免疫生物医药超级风口后,如今对低价高质的中国创新药需求尤为迫切,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创新药的全球竞争力。
“杀不死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强大”。地缘风险或许会长期存在,但创新药产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生生不息。从长期趋势来看,新药产业 “东升西落” 的格局正在持续演绎,中国创新药凭借扎实的研发实力、丰富的管线储备与全球竞争力,成长逻辑并未因短期地缘扰动而改变。后续我们仍将聚焦具备核心技术壁垒、管线临床进展明确、全球商业化潜力大的优质企业,把握产业长期成长机遇。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C(OTCFUND|015916)$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A(OTCFUND|015915)$
#甲骨文飙涨近36%:云业务狂暴增长#
观点仅供参考,本文涉及个股/企业仅作为举例,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过往表现不预示未来。关注方向仅以当前市场情况判断,不必然代表未来投资方向。具体以实际投资情况为准。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并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通常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风险越大。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属于中等风险(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可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基金还面临汇率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基金风险等级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等级对照表详见永赢基金官网。投资者通过代销机构提交交易申请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敬请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仔细阅读产品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