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23 14:17:45 股吧网页版 发布于 黑龙江
读《血色财富》有感,再聊聊创新药投资计划,聚焦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C

#【2万好礼】洞见阅读会: 6位经理荐书领读,解锁投资认知#

#洞见阅读会#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C$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A$

我是一名普通上班族,日常其实生活挺规律的。平时也没什么花哨的投资技巧,就是定投、研究基金,慢慢积累。但最近让我有些“破防”的,是单林经理推荐的一本书——《血色财富》。本来是冲着医药投资去的,没想到这书不仅讲了新药是怎么“烧钱”烧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它还把医药行业那点“人性与资本”的东西讲得相当透彻。

读完这本书,我对“创新药”这三个字有了截然不同的理解,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目前的投资策略。今天就想聊聊这本书带给我的一些启发,以及我最近为什么选择上车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C(015916),也算是一次投资逻辑的“复盘”吧。(自选图在文末哦)

Part 1 《血色财富》讲了个什么故事?看完又有什么感悟?

不剧透太多,但可以说,《血色财富》把创新药的诞生过程讲得相当细致,甚至带点电影剧本的味道。

简单来说,是一个科学家团队发现了一个潜在的抗癌分子(BTK抑制剂),一开始只是个不被重视的小化合物,结果几次实验后发现对白血病有奇效。于是,一个科学家、一个化学家、再加一个投资人——三种人,拉起了一个制药公司,开始跟时间赛跑、跟审批机构斗智斗勇,最后推向市场的故事。

但比故事更震撼的是这中间的“人性博弈”——科学家有理想但资源有限,投资人有资金但眼里是收益,还有监管机制、临床伦理、定价博弈、市场炒作……说到底,这是一个关于理想与利益的撞击。创新药不是单纯的科研成果,它是医学、金融、商业、监管的混合产物。

看完这本书,我对“创新药”这三个字有了新理解:

创新药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九死一生的豪赌: 一款药从实验室到上市,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久,投入上亿资金还不一定成功。它不是科研那么简单,它是科学+资本+政策三重博弈下的产物。

资本是推动力也是扭曲力:有资本介入创新药项目固然好,但资本也不是来做慈善的。他们要回报,要利润最大化。所以新药上市后,定价往往高得吓人,不是因为“贪心”,而是因为整个路径太贵了。

大药厂和小药企的关系,像极了“养成系”投资:小药厂负责创新,大药厂有销售渠道和审批资源,最理想的路径就是小药厂一期成功就被收购,典型的风投逻辑。这也影响了我们作为普通投资人选股/选基的视角。

从书中回到现实:创新药投资,选A股还是港股?

读完《血色财富》,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方面被那种科学与资本、理想与利益交织下的真实故事震撼;另一方面,也更意识到我们作为普通投资者,在整个医药创新链条里,或许无法直接参与研发与博弈,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去支持、参与、受益于这些“改变世界的项目”。

那么回到现实问题:在我们看好创新药大趋势的背景下,该怎么投?更具体点,是投A股的创新药公司,还是港股的生物医药板块?如果你问我这个问题,我得说一句:“不如都要。”

A股的创新药公司技术积累深,政策利好明显,但估值相对较高;港股那边有很多优秀的CXO企业和生物科技公司,近几年跌得比较多,估值更有吸引力。但港股波动大、流动性低,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不太友好。所以不妨利用一些优质基金来进行整体布局,比如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C(015916)。

Part 2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C(015916)的独特魅力

既然看好创新药这条赛道,那问题来了——我要怎么投?个股波动大,风险难控,行业逻辑也复杂,而且A股和港股都有布局的必要,这时候,我把目光放在了一个“帮我选好股、分好仓”的工具上: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C(015916)。

这只基金从一开始就不是那种“跟着指数走”的产品,它走的是主动管理路线,而且管理团队和策略都颇具亮点。今年以来(截至目前)该基金的回报已经达到了44.82%,在同类医药主题基金中表现算是非常出色的,属于真正能打的“实绩型选手”。具体来说,我选择它有几个很现实的原因:

(一) A股+港股双市场覆盖, 聚焦“创新药+创新医械”

它最大亮点之一是横跨A股和港股两个市场,在结构上做到了真正的“全球化筛选中国好资产”。A股里,它可以挖掘高研发投入、政策受益的本土创新药企;港股中,则能低位布局跌出价值的创新药龙头、生物科技公司。尤其是港股板块,经过这两年的调整,估值已经处在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位置。

和很多“医药主题基金”不同,这只基金没有陷入那种泛医药的陷阱(就是啥都买点,没啥太大亮点)。它聚焦的是创新药方向,包括核心的新药研发企业、CXO服务商、CDMO生产商,还有部分布局高端医疗器械的企业。这意味着,它赌的就是中国医药从仿制转向创新的结构性大趋势,而不是靠医保目录变动或老药重估那类“短平快”的东西。

(二)双基金经理搭配,专业+系统兼备

这只基金由储可凡和单林两位经理共同管理,一个是数据策略型的清华统计硕士,一个是医药研究出身的博士,两人风格互补,组合战斗力很强。

储可凡擅长从大数据中识别长期趋势,风控能力强,组合结构稳健;

单林则是那种“懂产业、懂公司”的研究员型基金经理,入选个股通常更具前瞻性,紧贴行业动态。

他们的组合让我有种“左脑逻辑+右脑判断”的感觉,不至于头脑发热盲目追高,也不会错过结构性机会。

(三)主动管理,不死跟指数,更能灵活调仓

大多数医药指数基金在过去两年里收益都不是很理想,原因是指数本身结构老旧,而且容易受政策面和市场情绪的冲击。而主动管理的好处就是,可以根据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持仓结构,抓住机会避开雷区。

从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C基金定期报告来看,他们会适度集中配置高确定性的创新药龙头,比如有明确管线、临床进展、市场预期的公司,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撒网,这种“有的放矢”的策略我挺认可的。

(四)费用低、门槛低、适合普通投资者长期持有

对于我这样的普通投资者,投资成本也是考虑重点。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C的申购门槛低,持有满30天就0赎回费,适合中长期资金布局,不用担心频繁调仓导致的成本消耗。

而且它不像某些基金有很高的销售服务费或者持有期费用,整体费率结构比较友好,尤其适合想做中长期配置、但又不想每天“操盘”的人。

(五)背靠永赢基金,机构实力也值得信赖

永赢基金这几年在主动权益类产品上发力明显,旗下不少主题基金在过去几年都有亮眼表现,这也侧面说明了其投研体系、风控流程的成熟。毕竟选基金,不光看眼前收益,基金公司整体管理能力也是重要参考指标。

Part 3 未来创新药板块还有戏吗?

这个问题我思考得很多。简单整理了几条逻辑:

政策端持续支持:  2024年以来,国内医药行业政策出现了明显松动趋势,比如鼓励临床试验、审批提速等,这对创新药是重大利好;

全球融资回暖:  海外医药投融资已经回升,国内也从2024年Q3开始出现复苏迹象,情绪层面也在转暖;

技术突破+AI赋能:  今年开始“AI+新药研发”话题频频登上热搜,AI辅助筛选药物分子正在降低成本、缩短周期;

长期人口老龄化红利持续释放:别看短期波动大,从大趋势看,创新药和医疗服务是刚需,长期空间大。

Part 4 总结

读完《血色财富》,我意识到“创新”从来都不容易,它需要运气、胆识、知识、耐心,还有一点点人性光辉。对于投资人来说,我们很难参与到一线开发,但通过像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C这样的产品,可以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参与这场医学革新之战。

未来创新药会不会继续爆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它在“科学+资本”交汇的路上,仍然值得我们关注、理解和投入。如果你也是个喜欢投资医药板块的朋友,不妨也去读读《血色财富》这本书,真的让人获益良多。@永赢基金 @天天精华君 @天天基金创作者中心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