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三季报业绩出炉,多家锂电公司业绩亮眼,从材料、电芯到设备环节盈利能力均有所回升。同时,行业排产数据不断超预期。需求旺盛叠加“反内卷”推动下,六氟磷酸锂、碳酸锂等锂电材料价格不断上涨。
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带来的旺盛需求与供给侧“反内卷”持续深化,叠加固态电池催化,锂电板块景气度或持续向好。
从需求端来看,国内储能需求依旧高涨,储能市场连续多月招标强劲,储能电芯供应紧张,头部电池企业实现满产。我们认为储能行业内在逻辑在于商业模型在全球市场逐步跑通。国内方面,随着容量电价政策出台,新能源结合储能的竞争优势已开始显现,IRR(内部收益率)逐步提升。海外方面,发达国家市场在强化电网和电力市场建设的助力下可以实现较高IRR,发展中国家市场则通过光储平价能够有效满足电力增长需求。
同时,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9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终端市场的旺盛需求为电池行业注入强劲动力。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9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76.0GWh,环比增长21.6%,同比增长39.5%,创年内单月装车量新高。
从供给端来看,8月以来,行业陆续召开会议呼吁“反内卷”,储能、隔膜等多个产业链环节纷纷响应,达成价格自律、产能调控、加强产业链合作等多项“反内卷”共识。国庆假期之后,电解液主要溶剂六氟磷酸锂等材料持续涨价。“反内卷”持续深化或加速落后产能出清及高端产能有序扩张,推动供需格局不断改善。
此外,固态电池当前产业化加速推进。工信部主导的产业化项目已进入中期验收阶段,多家上市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纷纷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近日国内科研团队成功攻克固态电解质与电极界面接触的“卡脖子”难题,全固态金属锂电池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固态电池的快速发展有望带来锂电池产业链的全面更新及设备价值量的大幅提升。
从投资角度来看,我们一方面看好具备出海能力的龙头公司;另一方面二线电池企业稼动率提升,盈利有所修复。此外,随着智能眼镜等AI新兴赛道启动,大容量电芯升级推动负极用硅量、钢壳电池渗透率提升,消费电池赛道也迎来重要变化。

$工银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5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