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全固态金属锂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攻克固态电解质与电极界面接触的“卡脖子”难题,有望推动续航里程翻倍,为产业发展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我们认为,当前固态电池产业趋势明确,产业链各环节需求预期不断升温。板块短期由于锂电行业出口管制带来调整,而固态电池增长的核心在于产品性能和成本是否有较大突破,此次技术突破对板块形成催化。固态电池的快速发展有望带来锂电池产业链的全面更新及设备价值量的大幅提升,电池、设备、材料等相关产业链环节有望迎来投资机会。
从基本面来看,9月,中国内地动力电池装车量和出口延续较高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5年9月中国内地动力电池装车量76.0GWh,同比、环比分别增长39.5%、21.6%。动力电池出口量同比、环比分别增长50.9%、17.1%。而10月,锂电池行业排产数据再度超预期。根据高工锂电数据,旺季叠加储能需求强劲,10月电池排产高位上行,环比9月增长10%,行业平均开工率接近90%。需求侧排产改善和固态电池扩产,叠加供给侧“反内卷”持续深化,锂电板块供需格局或不断改善。
从政策面来看,近日,我国宣布将自11月8日起对锂电池、高端正负极材料及核心制造设备实施出口管制。此次政策出台具有战略意义,从材料、设备层面加以限制,有助于拉开海外和国产电池产品的代差,保证国内先进电池产能出口的优势地位,从总量层面有效控制海外扩产的节奏,防止海外产能过快增加对国内产能的影响。短期或对锂电设备、先进磷酸铁锂材料以及负极材料的出口造成影响,长期有利于维持中国锂电技术的领先地位。
此外,这是我国首次明确将锂电制造设备纳入管制范围。我们认为,管制不等于禁止,只是增加备案手续,提升报关申请的规范性,其核心目的是保护先进技术,维持我国锂电产业的全球领先优势。锂电政策与稀土、超硬材料等规定同步出台,或是APEC会议谈判前的博弈。考虑到国家一直以来鼓励制造业出海,将不断推动国内锂电设备厂商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此次政策对企业盈利的实际影响或较为有限。

$工银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5874)$
$工银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15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