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即180GWh)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各类技术路线及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培育一批试点应用项目,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我们认为,随着136号文(《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落地,市场化电价正加速实施,储能商业模型有望建立,改变过去“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对行业构成实质利好。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带来的旺盛需求叠加“反内卷”持续深化,锂电板块景气度或持续向好。
近期国内储能热度较高,此前市场预期136号文由于取消强制配储,会影响下半年国内储能需求。但从近三个月来看,招标增速均在100%左右,中标量也保持高增,8月国内储能市场招标规模同比增长超500%,创下历史新高,显著超出市场预期。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101.3GW,首次突破100GW,同比大幅增长110%,是“十三五”时期末的32倍,以锂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实现跨越式增长。到2030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保守场景下将达236.1GW,理想场景下超291GW,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超20%。
此外,储能商业模型有望建立。9月12日,宁夏发布《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煤电机组、电网侧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标准2026年1月起由100元/KW年升至165元/KW年。在经济性方面,参考近日山东机制电价竞价结果,新能源上网电价相较煤电基准电价已经有7-17分的优势,这意味着储能系统成本在0.6元左右时,假使每一度电均存入储能系统再放出,仍相对煤电有价格优势,新能源结合储能的竞争优势已逐步显现。
我们认为,当前大型储能需求维持高增,除了国内储能保持较高增长率,发达国家市场在强化电网和电力市场建设的助力下IRR收益率较高,发展中国家市场则通过光储平价能够有效满足电力增长需求。供给方面,大型储能市场需提供“产品+服务”,需要对接电站设计、电网接入、后期运维等服务,尤其是海外市场要构建本地化运营团队,对企业综合竞争力要求较高,储能装机起量相对更利好头部企业。

$工银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发起式联接A(OTCFUND|015873)$
$工银国证新能源车电池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5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