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美联储降息预期持续升温,下周召开议息会议前,我认为港股资产适合关注起来,特别是其中的科技赛道,因为一旦美联储降息——流动性流出,最先接盘的可能就是港股市场+高弹性科技方向,正好今天跌了一点,提前打点子弹进场。
港股在经历了2021年至2023年的三连跌后,终于在2024年迎来了久违的上涨,并且在2025年迎来了自己的阶段性牛市,投资者对港股基金的信心也逐渐高涨。
截止到2025年10月22日,港股市场主要指数近5年业绩变动如下:相较而言,港股通科技指数表现好一些。

目前港股通科技指数估值相对不高,在市场调整时,可以逢低分批买入,降低持仓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港股市场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波动也比较大,但我们不能仅把这波动视为风险而忽略了其背后隐藏的投资机会。对于前期涨幅较大的基金,不宜盲目追高,【期间一定会有回调】,可以根据个人风险承受能力逢低布局,注意控制仓位占比,不要梭哈,避免过度集中于单一板块。
今年我比较看好港股基金的表现,港股基金也是目前我持仓组合的重仓基金。
对于港股基金,今年我更倾向于波段操作:如果持有收益率达到自己的目标,可以考虑分批止盈(这一点很重要),逢【大跌】分批买入,比如说几天内或者近一周内基金净值下跌5%(幅度可以根据市场行情以及基金近期涨跌情况灵活调整)可以分批买入。当然,也可以通过定投来平滑成本。
港股基金投资逻辑
今年的港股互联网行业还是值得持有的,投资者对港股基金的信心也逐渐高涨,事实也是如此:
(1)今年,海外云厂商和国内互联网大厂继续上调资本开支预期,尤其是以微软、亚马逊、字节、阿里和腾讯为代表的大厂,有利于带动AI产业链整体上行。
我国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发展,港股科技股直接受益,成分股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为未来上涨提供支撑。
(2)在扩内需背景下,互联网平台经济向好,行业发展趋势持续改善,盈利能力逐步提升。2025年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后,平台优惠力度有所减少,相关企业盈利有望修复。
(3)资金层面上,对外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全球流动性宽松,为港股科技板块提供增量资金;对内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加码港股前沿板块,截至10月16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额已超1.1万亿元,创历年同期之最,而在此之前的2020年至2024年,南向资金成交净买入额分别为6721.25亿港元、4543.96亿港元、3862.91亿港元、3188.42亿港元和8078.69亿港元。
(4)政策层面上,2024年4月17日证监会发布"惠港五条",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强化香港金融地位。另外平台经济的政策环境已从之前的规范整治阶段,过渡到当前的支持健康发展阶段。
(5)估值处于相对低位:截至 2025 年 10 月,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成分股对应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当前价格相对“便宜”,低估值与高增长的错配为长期投资提供了 “戴维斯双击” 机会。
虽然受海外因素影响,近期港股市场波动较大,但考虑到科技行业长期发展前景,当前市场估值处于相对合理区间,高盈利增速与政策红利形成共振,我认目前持有相关基金还是合适的。
以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C这只基金为例:持仓覆盖港股通范围内市值较大、研发投入高及政策红利释放、盈利修复确定性较强的50家科技龙头企业,涵盖互联网、半导体、人工智能、云计算、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赛道,业绩远超同类基金,持续聚焦港股前沿板块核心资产,符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方向,把握住了行业的结构性机会。
今天,继续加仓。

$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C(OTCFUND|015740)$ $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A(OTCFUND|015739)$
#高盛看多A股:慢牛正形成 还有约30%上涨空间# #创作扶持计划# #10月看好哪些投资赛道?等你来分享#
作者:蚂蚁不吃土(文章中列举的具体基金只是举例需要,并非推荐;本文亦非投资建议,不作为基金买卖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