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硬件板块的行情逻辑是什么?#
在数字经济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当下,算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与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尺。近期上海市经信委印发的《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27年)》,明确提出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重点发展AI计算机、AI手机和智能眼镜三类智能终端产品,并加快核心芯片多元化布局以提升算力能效。这一政策部署,不仅是上海打造智能终端产业高地的关键举措,更是国产算力筑基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
从产业本质看,算力是智能终端落地、AI技术应用、数字经济扩张的底层支撑。随着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算力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截至2024年,我国算力总规模已达246EFLOPS,位居全球第二,但即便如此,当前算力供应仍难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在智能算力领域,供需缺口显著。这种需求与供给的错配,为国产算力产业打开了广阔的成长空间。以智能终端为例,AI手机要实现实时的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需要强大的移动端算力支持;智能眼镜要完成AR场景的实时渲染,对边缘算力的要求更是苛刻。这些终端的普及,本质上是算力从“云端”向“边缘”、从“通用”向“专用”的延伸,倒逼算力产业在芯片架构、能效比、场景适配等方面持续创新。
国产算力发展具备多重优势,在市场需求端,智能制造、智能终端、垂直行业应用形成“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算力投入。比如在智能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设备的普及,对边缘算力和云端算力的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智能终端领域,AI手机、智能眼镜的放量,推动移动端算力芯片的技术迭代;垂直行业如金融、医疗,对定制化算力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在持续升温。技术路径上,算网存协同、绿色低碳、自主可控成为三大核心方向。算网存协同打破了算力、网络、存储的割裂,实现资源的高效调度;绿色低碳则通过液冷技术、可再生能源供电等方式,解决算力中心高能耗难题;自主可控更是在全球供应链博弈背景下,国产算力芯片、服务器厂商必须攻克的关卡,这不仅关乎产业安全,更是技术竞争力的体现。政策资本端,国家与地方层面的政策支持,叠加资本市场的资金活水,形成双轮驱动。从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持续推进,到上海、深圳等地方政府对智能终端、算力基础设施的专项补贴,再到一级市场对算力芯片、AI服务器企业的高额融资,都为国产算力产业的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长远来看,凭借庞大的国内市场、完整的产业链基础与持续的技术投入,国产算力有望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芯片领域,国产GPU厂商在架构创新(如类脑计算、存算一体)、能效比提升上不断取得突破,部分产品在AI训练、推理场景的性能已接近国际主流水平;AI芯片在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垂直领域的落地速度更是领先全球。服务器领域,国产服务器厂商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还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快速扩张,其定制化、绿色化的产品策略深受客户认可。算力服务领域,国内云服务商在算力调度、边缘计算网络的建设上经验丰富,能为企业提供“云-边-端”一体化的算力解决方案,这是国际巨头难以复制的优势。
对于投资者而言,布局国产算力赛道可关注弘$弘毅远方汽车产业升级混合A$ $弘毅远方汽车产业升级混合C$ (A:015527;C:015528)。该基金聚焦于与算力产业深度关联的智能汽车、智能终端等领域,通过挖掘产业链上的优质标的(如算力芯片厂商、智能终端企业、算力服务提供商),把握国产算力筑基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的投资机遇。在这场由算力驱动的产业变革中,国产算力正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其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产业生态的重塑——从芯片到终端,从硬件到软件,从单个企业到整个产业链,国产算力的崛起将为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弘毅远方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