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经信委在《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27年)》中明确“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培育3家以上全球影响力终端品牌”的目标时,这份规划早已超越了地方产业政策的范畴,更像是国产算力从“技术跟跑”迈向“生态领跑”的宣言书。毕竟AI计算机、AI手机、智能眼镜这三类核心产品,本质都是“算力的具象化载体”;而3000亿规模的背后,是一条从芯片设计到算网协同、从终端落地到垂直应用的完整算力产业链,正站在爆发期的临界点上。
作为长期跟踪科技与制造业融合趋势的投资者,我坚定看好国产算力链,并非仅因“2024年我国算力总规模达246EFLOPS、位居全球第二”的现有成绩,更在于它已摆脱“单点技术突破”的依赖,形成了“需求倒逼、技术突围、生态共振”的三重确定性逻辑——这三大优势的具体拆解如下图所示:
而其中,汽车产业升级与智能终端的深度协同,正是这条赛道上最值得深耕的“黄金领域”,这也恰恰是$弘毅远方汽车产业升级混合A$ $弘毅远方汽车产业升级混合C$ 的核心布局逻辑。
谈论国产算力,首先要直面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我国的算力需求早已不是“线性增长”,而是“指数级爆发”。截至2024年,国内智能算力需求增速已超过80%,但供给缺口仍维持在30%以上——这并非简单的“产能不足”,而是“结构性错配”的必然结果:传统通用算力(如数据中心的CPU算力)相对过剩,但支撑AI大模型、智能驾驶、工业互联网的“高算力密度、高能效比”智能算力,仍高度依赖进口芯片,这也是上海方案中特别强调“加快核心芯片多元化布局”的底层动因。
而需求的爆发点,恰恰藏在两个“万亿级市场”的叠加共振里。一方面是智能终端的“算力内卷”,另一方面是汽车产业的“算力革命”,这些场景的算力需求差异显著,具体可通过下图清晰对比:

从图表可见,智能汽车的算力需求不仅量级更大,且呈现“持续增长的刚性特征”——一辆智能汽车的算力需求相当于1000部AI手机的总和,这种“量级差异”让汽车产业成为拉动国产算力产能消化的“核心引擎”。除此之外,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生物医药等垂直领域的需求也在持续“补位”:光伏企业用AI优化硅片切割工艺,每秒需要10亿次的算力支撑;医院用AI辅助病理诊断,要处理PB级的医学影像数据;工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实时分析数千台设备的运行数据——这些需求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生存必需”,它们共同构成了国产算力链的“需求护城河”。
如果说需求侧是“拉力”,那技术侧的“体系突围”就是国产算力链的“底气”。过去谈国产算力,总绕不开“芯片制程”“光刻机”等“卡脖子”话题,但现在的国产算力链,已经走出了“单点突破”的误区,转向了“体系作战”:通过“架构创新+场景适配”实现“换道超车”,比如华为昇腾910B芯片在AI大模型训练中的能效比是同级别进口芯片的1.5倍;构建“算网存协同”生态,依托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实现“端-边-云-网-存”的无缝联动;打造“自主可控”底层闭环,麒麟、鸿蒙系统适配超200万款软硬件,降低企业使用成本——这些“体系化优势”,才是国产算力能支撑3000亿智能终端产业规模的核心底气。
任何新兴产业的爆发,都离不开“政策引导”与“资本支持”的双轮驱动,国产算力链也正处于这两个要素“同频共振”的最佳时期。从政策层面看,这不是“单一文件的鼓励”,而是“国家战略+地方落地”的立体布局,国内重点地区的算力相关产业政策目标可汇总如下:

这种“全国一盘棋”的政策协同,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更关键的是,政策着力点从“补贴扶持”转向“场景开放”——通过“AI+制造”试点、智能网联汽车路测倾斜等方式,让国产算力企业在“实战”中迭代技术,比如比亚迪智能驾驶系统逐步替换为华为昇腾芯片,就是“政策引导场景,场景反哺技术”的典型案例。
从资本层面看,市场热情已从“概念炒作”转向“产业深耕”:华为、阿里等企业年投千亿研发算力技术,公募基金如$弘毅远方汽车产业升级混合A$$弘毅远方汽车产业升级混合C$ ,瞄准“汽车+算力”交叉领域,布局芯片设计、算网设备、智能终端等环节——这种“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协同,让国产算力企业既有“长期研发耐心”,又有“短期落地动力”。更值得关注的是,资本正向上游延伸,中微公司刻蚀机、安集科技抛光液等设备材料突破,为国产算力链筑牢“长治久安”的基础。
可能有人会问:国产算力涉及多个领域,为何要通过“汽车产业升级基金”布局?答案藏在“汽车是算力最大应用场景+最佳落地载体”的双重属性里:它既是“算力需求放大器”,能快速消化产能形成“量产降本-技术迭代”循环;也是“算力生态整合者”,在“芯片+系统+算法”协同中推动国产算力生态“查漏补缺”。弘毅远方这款基金的布局逻辑,正是抓住“汽车+算力”的共生关系,实现“全链条覆盖”,规避单一赛道风险,精准捕捉核心机会。
上海方案中“2027年3000亿智能终端规模”的目标,是国产算力“从基础设施走向产业应用”的里程碑。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国产算力链的前进,离不开需求、技术、政策资本的共振,而汽车与智能终端的融合,是这条赛道最确定的黄金领域。作为投资者,看好国产算力链,本质是看好“科技自立自强”的长期战略,而聚焦汽车产业升级的基金,正是分享这份红利的精准工具——因为智能汽车,终将是国产算力“从突围到领跑”的最佳见证者。@弘毅远方基金
$弘毅远方汽车产业升级混合A$
$弘毅远方汽车产业升级混合C$
#算力即“国力”,国产算力吹风不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