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即“国力”,国产算力吹风不断# #3900点得而复失!A股风格要改了?# #存储芯片掀涨价潮!行业迎超级周期# 近期国产算力链在自主技术突破、实际应用落地和跨区域协同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展现出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场景攻坚”的强劲发展势头。
当前国产算力发展的一个核心特征,是正在从解决“有没有”的可用性问题,转向攻坚“好不好用”的好用性挑战。
应用生态的构建是关键
技术的价值最终通过应用实现。国产算力链的成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上的软件栈和应用生态。目前,华为昇腾生态已支持超过80个大模型,而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的流行,正倒逼整个产业链(从云服务商到终端应用)加速适配国产芯片,为生态完善注入强大动力。
算力调度与协同是效能倍增器
面对算力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高效调度至关重要。中国电信的“息壤”算力分发平台、北京市的算力互联互通平台等实践表明,通过软件定义和智能调度,能够显著提升现有算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实现“一点接入、全算贯通”普惠服务的基础。
绿色集约是可持续发展前提
算力规模高速增长伴随巨大能耗。绿色节能技术已成为核心竞争力,例如浸没式液冷技术可将数据中心PUE(能源使用效率)降至1.08的低水平。这不仅是降低成本的需要,更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产业链各环节的突破
国产算力链的进步体现在从硬件到服务的各个环节。
芯片领域百花齐放:除了基于ARM架构的鲲鹏CPU,在AI计算领域,华为昇腾、海光信息、寒武纪等公司已在特定领域形成竞争力。同时,针对AI计算的专用架构(如TPU)也在探索效能突破。
软硬件协同优化:硬件性能的发挥离不开软件优化。国产算力体系强调全栈协同设计,通过系统级的软硬件协同优化,力求提升整体计算效能和使用体验。
基础设施绿色集约化:数据中心建设更加注重绿色节能和集约化发展。先进冷却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在支撑算力规模增长的同时,控制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前景展望
综合来看,国产算力链前景广阔,但依然面临生态完善、高端技术突破等挑战。其未来发展很可能呈现以下路径:首先在政策驱动的关键领域(如政务、电信、金融)站稳脚跟,随后在特定应用场景(如大模型推理)凭借性价比和安全性优势扩大份额,并逐步向更广泛的商业市场渗透。
@弘毅远方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