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盘面演绎了一场“先稳后震再收复”的多空博弈,开盘阶段市场以放量姿态登场,然资金做多动能未能持续释放,指数陷入短暂滞涨;随后场内交投回归理性,成交量逐步萎缩,大盘进入窄幅震荡上行通道,多空双方在关键点位反复试探,博弈氛围尽显。
午后风云突变,银行、证券等权重板块突然集体下挫,成为拖累指数的主要力量,大盘快速回落,市场情绪一度承压,“牛已死”的论调开始在投资者群体中蔓延。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指数回调过程中,下方承接筹码持续涌现,抄底资金积极入场,最终大盘成功收复3830点关键支撑位,为后续行情稳住了阵脚。
事实上,今日大盘的震荡调整走势,与我此前的预判高度吻合。早在多日前,我便明确提出,当前市场处于阶段性震荡周期,调整时长预计不少于15个交易日。此次回调并非趋势逆转,而是牛市途中的正常休整,“牛已死”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牛途仍在,只是节奏有所放缓。
更重要的是,关于后市关键节点,我的判断始终清晰:大盘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调整,大概率会出现在4300点左右。这一结论并非主观臆断,而是通过多维数据交叉验证得出——结合居民储蓄总额的动态变化,分析资金流向股市的潜在空间;对照GDP总量增速,判断宏观经济对股市的支撑力度;再叠加股票市值与市场估值的匹配度,通过一套经过市场验证的逻辑体系测算而来,具备较强的科学性与参考价值。因此,当前阶段无需过度恐慌,“不见4300点大调整,不轻易改变持仓逻辑”仍是核心思路。
展望后市,大盘大概率将延续震荡调整格局,多空双方会围绕关键点位继续展开拉锯,市场结构性特征将愈发明显。在这样的行情下,盲目追逐热点、频繁切换赛道往往难有收益,精准锚定主线才是破局关键——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为代表的新科技板块,正是当前值得“抱紧的大腿”。
从细分领域来看,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投资机会集中在电机、传感器、丝杠、仿生皮肤、专用芯片、AI算法、算力基础设施等核心环节。支撑这一判断的逻辑足够硬核:从行业前景来看,人形机器人作为新一代科技革命的重要载体,正从概念走向落地,未来5年行业复合增长率有望保持在75%以上,高增速背后是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三重驱动。即便短期受市场震荡影响,相关板块出现阶段性回调,凭借高景气度带来的业绩支撑,投资者即便暂时被套,也能在行业成长红利的释放中快速解套,长期投资价值显著。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震荡行情中更需保持理性与耐心:一方面要坚定对市场长期向好的信心,不因短期波动动摇;另一方面要聚焦高景气主线,紧扣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等新科技领域,忽略短期噪音,立足产业逻辑与业绩成长,方能在牛市周期中把握确定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