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AI总结直播《又想卡脖子?国产替代时!》生成
全文摘要:本次直播探讨了国产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机遇。首先,嘉宾指出美国收紧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导致设备采购受阻,但国产28纳米级技术已接近国际水平,本土企业加速整合产能。其次,政策支持和资本投入推动国产替代进程,预计2025年设备国产化率将提升至50%。此外,横向并购形成一站式工艺包,毛利率提升,区域生态逐步完善。最后,浙商基金介绍了智选新兴产业基金,聚焦电子、新能源等领域,采用AI模型与主动投资结合策略,把握长期增长机会。
1 国产半导体加速替代机遇。
康浠提到,美国商务部将三家晶圆厂移出经验证最终用户名单,导致先进设备采购受阻。国产28纳米级设备和材料已接近国际水平,本土企业加速整合产能。政策和资本支持,如大基金三期等,为国产替代提供动力。国产半导体正将外部危机转化为发展机遇。
2 美方收紧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
康浠指出,美国商务部近期将部分企业移出VEU授权名单,限制半导体设备对华出口。中方对此表示反对,敦促美方纠正错误。韩国政府也向美方说明在华半导体企业的重要性,并寻求减少对韩企影响。中国商务部强调半导体产业全球化属性,反对美方破坏产业链稳定的行为。
3 半导体产业链受美出口管制影响。
康浠指出美方将出口管制工具化,导致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不稳定。设备采购需逐案申请许可证,增加不确定性。外企在华工厂技术升级受阻,美国设备商收入可能下降。国内半导体并购潮再起,涉及多家企业停牌重组,总金额逾千亿元。
4 政策推动半导体产业并购整合。
康浠分析了近期半导体行业的并购案例,包括C公司、D厂商和E公司的整合,并提到国家大基金三期和地方国资的支持。他详细解读了政策层面的推动,如2024年的并购六条和2025年的产业重组指引,强调政策窗口期与外部限制期的重叠催生了并购潮。此外,母基金在并购中扮演重要角色,提供低息贷款、税收返还和客户订单背书等支持。
5 半导体国产化进程加速。
康浠指出28纳米制程技术取得突破,设备国产化率达38%,材料国产化率15%。预计2025年通过并购整合,设备国产化率将提升至50%,材料达30%。国产光刻机已通过55纳米验证,2026年将推出28纳米版本。材料方面,氟化氩光刻胶等产品已实现28纳米验证并替代日系产品。并购逻辑从散点产能升级为系统能力,纵向一体化缩短产品周期。
6 毛利率提升,横向互补形成一站式工艺包。
康浠提到,毛利率提升了六个百分点,通过横向互补形成拼图式补齐。龙头企业并购后,提供刻蚀、沉积、清洗一站式工艺包,订单重叠率达60%。此外,地方国资控股靶材龙头并导入硅片及封测场,形成区域生态。28纳米节点国产化率达到70%后,中国将具备技术、标准和资本输出能力,并可能复制光伏出海路径。
7 浙商智选新兴产业基金介绍。
康浠介绍了浙商智选新兴产业基金,产品代码A类015373,C类015374,风险等级R4,适合积极型投资者。该基金主要投资电子、新能源等九大新兴产业,采用AI模型与主动投资结合的策略,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同时重仓高景气行业提升收益。业绩比较基准为新兴产业成指,旨在把握中国新兴产业的长期增长机会。
8 基金聚焦新兴产业和AI模型投资。
康浠介绍该基金主要投资电子、新能源、高端制造等九大新兴产业,以新兴产业产值为基准。基金结合AI模型与主动投资策略,通过量化模型捕捉长期规律,同时挖掘潜力个股以提升收益。风险提示投资基金需谨慎,投资人应充分了解风险特征。
免责声明:本内容由AI生成。 针对AI生成的内容,不代表天天基金的立场、态度或观点,也不能作为专业性建议或意见,仅供参考。您须自行对其中包含的数字、时间以及各类事实性描述等内容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