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港股走得相当有韧性——截至中午休盘,恒生指数稳涨0.80%,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强势拉升1.03%,网易、快手这些龙头直接涨超3%,阿里、京东也跟涨近3%。这波走势下来,估计不少兄弟都在琢磨:港股科技是不是又到了关键节点?说实话,一直关注这块的心里应该有数,这波行情的支撑,可比表面看起来扎实多了。
先看最实在的资金面。2025年1-8月南向资金硬生生砸了近万亿港元进来,6到8月还在逐月加码,到8月港股通成交额占比直接涨到55.9%。意味着腾讯、阿里这些核心标的的定价权,早就悄悄向内地资金倾斜了。那对我们投资者来说,直接去港股开户操作门槛不低,这时候像$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015311)这种工具就挺实用,用人民币就能跟上南向资金的节奏,尤其是C类份额,短期持有费率更灵活,适合想把握当下窗口的人。
而且外资也在回头,美联储8月非农数据爆冷,新增就业才2.2万人,远低于预期的7.5万,9月降息甚至可能更激进,美债收益率往下走,美元弱了,全球资金自然要找性价比高的地方去。港股这时候的吸引力就出来了,机构都提到美元指数还有下行空间,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外资回流港股科技是大概率事件。
再说说估值这回事。现在恒生科技的估值跟纳斯达克比,简直是明摆着的洼地。港股科技当前估值大幅低于纳斯达克,这种差距不是一天两天能抹平的,但一旦开始修复,空间就很可观。更重要的是,这里面的标的——人工智能、创新药这些,都是代表新兴产业趋势的稀缺货。
政策和产业的共振更不用多说。这两年政策对科技领域的倾斜肉眼可见,从顶层设计到资源配置,全围着“新质生产力”转。中美科技博弈看着紧张,反倒成了国产创新的催化剂:华为昇腾性能快追上国际水平,国产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打破垄断,比亚迪的技术还能反向输出给国际巨头。这种“压力倒逼突破”的节奏,已经结出不少果子——科大讯飞的大模型能力超过国际同类,智能汽车产业链在全球都有了一席之地。
最近重要部门又发了“人工智能+”行动意见,给了可量化目标和时间线,这波政策确定性直接给产业落地定了调。 产业端的动作也没停。阿里通义千问刚发了Qwen3-Max-Preview,参数量冲到1T,中英文理解、工具调用这些硬指标都明显变强,知识幻觉还少了很多。天风证券说得明白,政策落地+模型迭代+成本下降,中国AI的渗透率肯定要加速提升,这时候看恒生科技里的核心资产,估值和竞争力都在往美股巨头看齐,增长空间真不是画饼。
最后提一嘴流动性。港股短期融资成本已经下来了,隔夜Hibor上周跌了158个基点,创了5月以来最大单周跌幅,这对港股科技企业来说,融资压力小了,资金运作空间就大了。美联储这轮宽松预期下,全球金融条件在改善,港股作为离岸市场,对这种流动性红利向来敏感。
所以说,现在看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015311),其实就是用最省心的方式盯着港股科技的核心盘——资金在进,估值在低位,政策和产业在发力,流动性还在变好。这种时候,与其纠结短期波动,不如想明白: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这些扎实的支撑里,而选对工具,能让你离机会更近一点。#万亿美元级“深空经济”概念来了##宁德时代钠新电池通过新国标认证##黄金突破3600美元!空间还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