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东方红医疗升级的老朋友、关注东方红医疗创新(QDII)的新朋友、投资者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江琦,东方红医药基金经理。转眼已是2025年9月,犹记得2022年3月29日——东方红医疗升级成立的日子。在那之后的三年半里,每一个市场交易的转折点都历历在目。
发行并管理一只公募基金,意味着肩负着厚重的受托责任。三载春秋,东方红医疗升级一步步成长,今年终于有一点小收获。原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但新的使命接踵而至——东方红医疗创新(QDII)来了。责任又更大了,但它也给我了新的希望,承载了我更多新的期待。
通过这只新产品,我可以有机会更早地参与更多的创新药企业的投资,当然,这对我的能力要求也更高了。但正因如此,我的研究和投资工作会更加有趣、更富挑战,投资面更广,可学习的知识也更多了。
从业超过15年的时间,让我一路见证医药行业的变革、阵痛与发展,亲历各种公司的起伏,也跟随资本市场的波动而变化、成长。从医药分析师,到如今作为一名医药基金经理,虽然角色不同,但我非常骄傲可以陪伴和见证中国医药行业的大发展。
说起创新药,13年前的2012年,它更多属于主题投资。当时我在中投证券任医药行业分析师,医药团队撰写了一本《中国创新药投资蓝皮书》。如今回头翻看,里面的内容已时过境迁,但在当时,许多团队成员或许已经算是“时代的弄潮儿”。即便如此,那时的我们依然无法想象,今天中国创新药会呈现如此蓬勃的飞速发展。
2015年,“722”政策的改革,让我们开始看到了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的希望。产业界和资本都摩拳擦掌,政策鼓励、人才回归、资本投入,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发展蠢蠢欲动。
2018年,香港18A开启,为尚未盈利和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途径、2019年科创板设立,7月份第五套标准推出。资本市场为创新药行业发展助力,2020-2021年很多创新药公司陆续上市。
然而,2021年底之后,当时资本市场进入了下降通道,流动性收缩,没有盈利的创新药公司首当其冲,经过了漫长的2022-2024年三年资本寒冬。但这寒冬并没有阻止创新药企业进步的脚步,2022年以后的中国创新药在产业界的发展速度是让我们瞠目结舌的,临床速度、上市速度、海外临床进展、部分产品的突破性疗效推动海外大额BD交易等等。
2022年底,我们看到了中国创新药企业正在展现新的发展,当时也无法想象后面的三年中国创新药行业的巨大变化,用日新月异也无法表达出行业的发展速度。
2023年底,中国药企和跨国公司做出大BD交易之处,资本界都在问“这是真的吗?”产业界都在暗下决心,“我们也可以做大交易,我们的产品也很好”。
2024年,我们看到更多买断式交易发生在非上市公司,ADC、双抗、三抗领域交易频现,NewCo交易火热,资本希望到中国来发掘,并赚一笔大差价。中国的创新药资产被更多MNC跨国公司所重视,进入他们的视野。
2025年,创新药企业终于在资本市场绽放表现。虽然过去三年是资本寒冬,但企业进展却飞速,所以对于过去半年的表现而言,它值得。
未来会如何?站在新的起点,前景和竞争会进入下一个维度,企业产品在全球是否有竞争力?企业产品是否能进入全球市场,有数据、能上市、有收入、有利润?企业是否有海外临床能力?企业是否有海外生产供应能力?企业是否有海外商业化能力?如果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回答都是坚定的是,那么我们可以期待,能从中找到从小能长大的公司,投资并争取获得收益。
如果行业内越来越多这样的公司,中国创新药行业的竞争力会提升进入到下一个阶段,我们有了更强的全球竞争力。我们期待这一天会到来,因此我们希望可以更早地投资到更多有“真创新”的企业中,为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起到一点小小的作用,把资金给到更需要发展的企业,特别是那些有了资金就能更快速发展的企业。
东方红资产管理是一家底蕴深厚的老牌资产管理机构,秉承价值投资理念,投研文化开放多元。团队致力于发掘并长期陪伴优秀公司成长,希望给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和可持续的回报。同时,管理人拥有一定的QDII额度,可选择参与境外投资实现全球资产配置。
基于以上,东方红第二只新型浮动管理费基金、首只QDII类产品——东方红医疗创新混合型基金(QDII),即将与大家见面。与东方红医疗升级不同,这只产品可以加入一定的QDII仓位(占股票资产的比例0-20%),可以参与港股通以外的港股机会和香港市场IPO的机会。同时,也希望借助浮动费率的机制与投资者更紧密地共享价值、共担风险。
感恩各位投资者朋友的信任与陪伴,受托责任沉甸甸,一只新的基金犹如一个新的孩子,需要从小培育、培养、长大,对我而言又是一份新的压力。我也将一如既往,继续战战兢兢而如履薄冰,希望在医疗创新的大时代,我们可以有一些新的收获。过去半年的开心之际,大家也不要忘记,基金投资有风险,也许未来会有波动、会有错过、会有收获,但是不管风雨,我都会和大家在一起。感谢一路同行!
江琦
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