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07 17:04:05 天天基金网页版 发布于 北京
夏炒电要来了吗?

2025年夏季,电力板块在高温天气、政策催化与行业转型的共振下持续走强,其背后是需求周期、政策红利与能源革命三重逻辑的深度交织。以下从数据与事件角度解析其核心驱动因素(数据来自国家能源局和工信部):

 

一、极端高温:用电需求刚性增长

数据支撑:

 

负荷创新高: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5年夏季全国统调最高用电负荷预计达15.5亿千瓦,同比增超5%,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制冷负荷占比超40%,气温每升高1℃,全国制冷负荷增加约5000万千瓦。

区域分化加剧:华北(含蒙西)、华东、南方电网区域是拉动用电增长的主要区域,合计贡献率超65%。南方电网区域用电增速领跑全国,华东电网区域增速因产业结构调整有所回落。

历史规律验证:国家气象局统计显示,2020-2024年夏季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同期电力板块在6-9月期间平均涨幅达23.6%,2022年因极端干旱导致水电发电不足,火电保供需求激增,板块涨幅超30%(数据来自wind)。

事件催化:

 

闰六月延长三伏天:2025年闰六月使三伏天延长20天,叠加全球变暖趋势,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温用电规模维持高位。

气象灾害影响:2025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导致水电出力波动,进一步凸显火电、核电等基荷电源的保供价值。

二、政策催化:市场化改革与绿电转型

顶层设计:

 

能源法实施: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电源、电网、负荷、调节能力等环节作出制度性安排,支持燃煤发电向支撑性、调节性电源转变,强化电网与新能源协同,推动需求侧管理。

电力市场新规:2025年1月起,国家发改委修订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扩大电价浮动范围,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广东、山东等省份试点日内尖峰电价翻倍机制,提升火电企业收入弹性。

绿证市场高质量发展:2025年3月发布的《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2025年后新建项目绿证收益全部归项目业主所有,推动绿电交易扩容至建材、有色等行业,为新能源企业创造额外收入增量。

地方行动:

 

特高压建设加速:据国家电网数据,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已建成“22交21直”共43项特高压工程,支撑了东中部地区约1/5的用电需求。2025年新投产发电装机容量达6.6亿千瓦,其中火电新投产1.27亿千瓦,风电、太阳能合计新投产装机规模达5.2亿千瓦。

虚拟电厂与需求响应:宁夏依托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成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聚合调节能力相当于3台35万千瓦的火电机组;山东推出虚拟电厂灵活调节类零售套餐,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

三、行业转型:新型电力系统与AI需求共振

技术革命:

 

AI算力中心用电爆发:据工信部数据,2025年AI数据中心年耗电量达36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5%。单个10万GPU集群年耗电16亿度,超过部分中小城市总用电量。这种“数字电力需求”成为绿电消费的新增长极,推动风光运营商估值重构。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国家电网建成35个国际一流城市配电网先行示范区,评选出20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标杆;南方电网建设首批35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启动第二批48个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建设,着力破解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消纳等难题。

储能与虚拟电厂崛起: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2025年独立储能电站通过“容量租赁+现货套利”模式实现商业化,装机或突破50GW;虚拟电厂聚合平台通过调度分布式资源参与电力市场,成为应对极端天气下电力供需缺口的关键工具。

市场结构:

 

电源结构转型: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5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共达15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超40%。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对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出挑战,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调节资源加速建设。

用电结构变化:2025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电增速分别为9.5%、3.7%、9.5%和4.4%。其中,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兴高耗能产业用电量快速增长,成为用电增长新极点。

 

风险提示:部分个股讯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收益暗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