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建信基金陶灿,大家都叫我火山哥,最近市场波动较大,后市会怎么样呢?下面是我的一些观点,欢迎交流和关注。

新能源板块的拉升可从政策驱动、需求爆发、技术突破及资金涌入四大核心逻辑展开分析(数据来自wind,截止3月31日):
一、政策红利释放,奠定行业增长基石
顶层设计持续加码:国家能源局出台《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沙戈荒”大基地、光热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开发,破除准入壁垒,激发市场活力。政策推动下,2025年一季度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达7433万千瓦,累计装机规模首次超越火电,行业进入规模化扩张阶段。
市场化机制完善: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完善绿电交易价格机制,推动工商业用户直接参与市场,促进新能源消纳。同时,多地出台分布式光伏管理新政,加速分布式能源推广,行业盈利模式逐步清晰。
二、市场需求爆发,驱动业绩高速增长
新能源渗透率突破阈值:2025年一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2%,光伏、风电新增装机量增速分别达28%、6%,行业进入“强者恒强”阶段。海外需求同步释放,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新能源装机增速超30%,为国内企业提供增量空间。
储能市场迎来拐点:新型储能技术快速发展,2023年累计装机功率超3000万千瓦,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4%。储能与新能源发电的协同效应增强,提升电网稳定性,进一步打开新能源应用场景。
三、技术迭代加速,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电池技术突破:高压快充锂电池、固态电池等新技术进入商业化阶段,推动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提升、成本下降。光伏领域,BC电池、钙钛矿电池效率持续提升,光伏发电成本进一步降低,增强市场竞争力。
智能化赋能产业升级:新能源企业加速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风电场、光伏电站构网型技术改造推进,提升出力预测精度和运行效率。同时,“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催生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新业态,优化能源资源配置。
四、资金持续涌入,估值体系重构
机构资金增配:2025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对新能源板块持仓比例显著提升,北向资金连续多月净流入新能源相关ETF。同时,新能源企业并购重组活跃度上升,行业资源整合加速,龙头企业优势扩大。
估值修复空间打开:经历前期调整后,新能源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但行业基本面持续向好。随着二季度订单兑现、业绩增长,板块估值有望迎来修复,吸引长期资金布局。
风险提示:部分个行业讯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收益暗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