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你看好哪些投资赛道?#
一、港股互联网:低估值与AI赋能共振,年底行情确定性高
1.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修复空间显著
截至2025年10月14日,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市盈率(PE)仅为21.73倍,处于近10年16.67%的分位数,显著低于纳斯达克100指数的36.76倍和沪深300的14.14倍。横向对比全球市场,港股互联网龙头如腾讯(PE 22倍)、美团(PE 25倍)等估值均处于近五年低位,安全边际突出 。若估值修复至历史均值水平,板块上行空间可达20%-30%。
2.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AI重塑增长逻辑
国家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及“十五五”规划对科技创新的强调,为互联网企业提供明确政策指引 。互联网巨头正加速向AI倾斜:
资本开支加码:阿里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元用于云和AI基础设施,腾讯2025年资本支出预计占收入十几个百分点,重点投向AI算力和模型训练 。
技术落地提速:腾讯混元图像大模型全球盲测第一,阿里成立机器人和具身AI小组,AI已从概念转向搜索优化、内容推荐等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场景 。
3. 资金面强劲支撑,南下与外资形成共振
2025年南向资金净流入已超1.19万亿港元,创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新高,其中互联网龙头是配置重点。国际资金方面,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2025年已降息25bp),美债利率下行与港股科技指数长期负相关,外资回流趋势明确。例如,恒生互联网ETF(513330)10月前4个交易日已吸金超17亿元,显示大资金对板块的坚定看好 。
4. 年底行情季节性规律强化配置价值
历史数据显示,港股四季度因政策窗口期和资金布局次年预期,上涨概率较高。2025年美联储降息预期、国内经济复苏及港股通机制优化(如人民币柜台纳入)形成政策合力,进一步提升板块吸引力 。
二、AI应用与硬科技:高弹性但需警惕分化
1. AI应用:商业化进展显著,但港股标的稀缺且波动较大
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海外OpenAI推出Sora 2电商生态、Meta发布Ray-Ban Display AI眼镜,国内美图、快手等企业深耕垂直场景,AI工具提升内容生产效率 。
港股配置局限:港股AI应用标的集中于互联网巨头(如腾讯、阿里)的AI业务,纯AI公司较少,且估值分化明显(部分个股PE超50倍),短期波动风险较高 。
2. 硬科技:政策支持与国产替代加速,但高端技术仍存瓶颈
政策与业绩双驱动:半导体设备采购补贴比例从25%提高至40%,海光信息等企业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9.6%,合同负债高企显示订单充足。
核心挑战:光刻机、量测设备等高端领域国产化率不足10%,仍依赖进口,且硬科技板块受外围技术封锁和市场情绪影响较大,短期波动可能加剧。
三、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联接C:精准卡位龙头,工具属性突出
1. 紧密跟踪高弹性指数,龙头集中度高
该基金跟踪的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占比65%,集中覆盖腾讯(18%)、美团(15%)、小米(10%)等互联网龙头,锐度显著高于同类指数 。这些公司不仅深度受益于AI赋能,还具备社交、电商、云计算等多元护城河,抗风险能力更强。
2. 费率优势与流动性保障
低成本运作:C类份额免申购费,持有满7天免赎回费,综合费率(管理费0.50%+销售服务费0.40%)较主动管理基金低约60个基点 。
高流动性:基金规模达34.92亿元,日均成交额超4亿元,支持T+0申赎,适合短期资金快进快出或长期定投 。
3. 历史表现与风险控制
尽管近期市场波动较大,但该基金近6个月收益率达19.63%,年化跟踪误差仅0.35%,精准复制指数表现 。相较于直接投资个股,指数化投资可有效分散风险,避免单一公司黑天鹅事件的影响。
四、把握年底估值修复窗口,均衡配置应对波动
1. 核心仓位配置,捕捉估值修复红利
港股互联网板块兼具“低估值+高弹性”特征,建议将60%-70%的资金作为核心仓位配置于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联接C。该基金紧密跟踪指数,可有效捕捉腾讯、美团等龙头的估值修复行情,同时规避个股选择风险。
2. 分散投资,平衡风险与收益
剩余30%-40%资金可配置于硬科技ETF或高股息资产,以对冲市场波动。历史回测显示,“75%科技ETF+25%红利ETF”组合的夏普比率达1.95,较纯科技配置提升32%。
3. 定投平滑成本,长期布局产业趋势
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可采用每月定投策略,利用市场波动摊薄成本。
港股互联网板块拥有低估值、强政策、高资金流入及AI技术落地的多重优势。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发起式联接C(014674)作为工具型产品,以其高龙头集中度、低费率和高流动性,为投资者提供了高效布局港股互联网的解决方案。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与国内经济复苏的背景下,该基金有望在年底行情中实现“估值+盈利”的戴维斯双击。@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