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你看好哪些投资赛道?#港股互联网、AI应用与硬科技三大赛道的政策支持力度呈现显著分化,其中港股互联网在"人工智能+"行动中占据先发优势。2025年7月通过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要求政府部门和国企开放应用场景支持AI技术落地,这一政策规格被市场对标"互联网+"战略,为AI商业化进程注入强劲动力。在此背景下,港股互联网巨头凭借成熟的业务场景和数据积累,率先获得政策红利倾斜。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已深度参与交通、医疗等关键领域的AI应用示范项目,其中阿里云领投的机器人初创公司自变量机器人1.4亿美元融资,标志着其向具身AI硬件领域的战略延伸
硬科技赛道虽获基础性政策支持,但受制于产业链瓶颈,短期催化效应相对有限。半导体领域在设计端算力芯片代差、制造端先进制程限制等关键环节仍存在显著技术壁垒,导致十五五规划中的芯片自主化目标需分阶段实现。相比之下,AI应用赛道在消费端获得更直接的政策赋能,2025年9月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加速了视频生成、智能导航等技术的场景验证,但垂直领域监管框架尚处完善阶段,商业化进程存在不确定性。
财政支持力度差异进一步强化了赛道间的政策催化梯度。中央预算2025年科技拨款超3980亿元,其中AI基础设施占比达42%,主要流向已具备规模化落地能力的互联网平台企业。而硬科技领域的财政补贴更侧重长期研发投入,2025年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仅30%,反映出现实产业基础与政策目标间的匹配仍需时间。这种资源分配差异使得港股互联网在短期政策红利释放中显著占优,其成分股在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中的权重上限由10%上调至15%,进一步强化了龙头企业的政策受益集中度。
技术商业化进程评估
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港股互联网企业已实现从实验室研发到规模营收的完整转化闭环。阿里巴巴2025年二季度AI+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AI贡献外部商业化收入比例超20%;百度同期AI新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34%。这种快速变现能力源于其成熟的B2B2C商业模式,如腾讯将AI深度融入广告业务后,二季度营销服务收入增长20%。相比之下,AI应用赛道虽在视频生成等领域取得突破——海螺AI和Kling的视频模型月访问量已超越Sora,但消费端产品仍面临功能碎片化和续航痛点等体验瓶颈,导致用户接受门槛较高。
硬科技领域的技术转化呈现明显的产业链断层特征。尽管中芯国际等企业获得南向资金持续加仓,但半导体制造环节的14nm以下先进制程良率仍落后国际领先水平3-5个百分点,制约了算力芯片的国产替代进度。这种技术代差反映在商业化指标上,2025年上半年港股电子行业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0.1%,与A股同行业36.6%的增速形成鲜明对比。而AI应用赛道虽在专业工具领域实现高变现(如视频编辑软件Splice的ARPU值达剪映的5倍),但现象级消费产品仍待突破,ChatGPT移动端1.75亿MAU的记录尚未被垂类应用超越。

资金流向监测分析
南向资金与外资在三大赛道形成明显的配置分化,港股互联网成为最大受益者。2025年前四个月南向资金净流入超6000亿港元,达2024年全年的75%,其中对腾讯控股的持仓基金数量增至1357只,中芯国际获3.1亿股增持。这种配置偏好推动恒生互联网科技ETF规模突破117亿元,年内日均成交额超6亿元。与之对比,外资虽在硬件设备领域保持净流入,但对半导体板块呈现阶段性减持,反映其对硬科技产业链风险的谨慎态度。
资金结构变化正重塑港股定价机制,互联网龙头获得流动性溢价。 南向资金持股比例从2020年的4.9%升至2025年的14%,在腾讯、中海油等标的上已形成局部定价影响力。这种资金主导权转移使得港股互联网板块与A股TMT板块产生显著分化:2024年上半年港股计算机行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6.6%,远超A股同行业-28.3%的表现。跨境ETF的配置趋势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特征,恒生科技指数ETF前十大权重股集中度达87.15%,与美股"七巨头"指数形成共振,2023年以来涨幅达185.67%,显著跑赢分散化配置的纳斯达克100指数。
短期资金动能监测显示三大赛道风险收益比持续分化。 建立包含政策敏感性、技术迭代风险、汇率波动的三维评估矩阵可见:港股互联网在美联储预防式降息背景下表现最佳,2019年和2024年两次降息周期中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11.1%和25.5%;AI应用赛道受技术验证不确定性影响波动较大,ChatGPT周活用户从1亿到4亿的跃升耗时9个月,但垂类应用商业化闭环尚未完全建立;硬科技则对地缘政治最为敏感,2025年5月外资对半导体板块的净流出达11.56亿港元,反映其较高的外部风险敞口。
互联网赛道四维支撑逻辑再验证
港股互联网赛道当前的投资价值建立在政策红利释放、AI业务变现、企业盈利拐点与流动性改善四重维度的闭环验证基础上。政策催化方面,2025年9月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到2027年实现AI在交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已深度参与智能驾驶、智慧物流等示范项目,政策落地进度领先于其他赛道。叠加10月“十五五”规划审议窗口临近,科技创新被列为规划核心方向,港股互联网作为AI技术落地的先发载体,将持续受益于政策红利释放的确定性。
AI商业化能力成为区分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阿里巴巴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其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云业务中AI收入占比超20%;百度AI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自动驾驶技术萝卜快跑稳居国内第一梯队;腾讯通过AI赋能广告与游戏业务,营销服务收入增长20%。相比之下,AI应用赛道仍受限于技术整合度不足(如AI手机功能碎片化)与商业化闭环缺失(如自动驾驶安全认证滞后),而硬科技赛道因半导体制造良率问题导致利润下滑,港股互联网在技术变现效率上显著占优。
盈利改善趋势进一步强化板块吸引力。2025年二季度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净利润同比增长16.18%,显著跑赢恒生指数的-1.12%,其中互联网龙头阿里巴巴净利润同比大增76%,哔哩哔哩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市场对2026年板块盈利增速的Bloomberg一致预期达28.1%,远高于恒生指数的8.4%,反映出AI技术降本增效对盈利能力的持续拉动。
流动性支撑来自内外资的同步增配。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额突破1.19万亿港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互联网龙头腾讯、阿里巴巴持续获资金青睐。外资方面,美联储预防式降息推动美元流动性外溢,9月外资净流入中国股市46亿美元,为2024年11月以来单月峰值,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的国际中介机构持股数量自4月起快速提升。流动性改善与估值修复形成正向循环,截至10月15日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PE-TTM为21.73倍,处于近十年16.17%分位,较纳斯达克指数显著折价。
估值安全边际测算
港股互联网板块的估值修复空间可从纵向历史分位与横向全球对比双重维度验证。纵向来看,恒生科技指数PE-TTM当前为23倍,处于2020年7月以来32%分位,阿里巴巴、百度PE分位分别为38%和50%,腾讯近十年PE分位仅42%,均低于中枢水平。横向对比,纳斯达克指数PE-TTM为35倍,较恒生科技指数溢价52%,而港股互联网龙头在AI业务增速上不逊于美股科技巨头。
PEG指标更凸显成长性优势。以2025-2026年净利润复合增速测算,恒生科技指数PEG为0.82,低于纳斯达克指数的1.15,显示港股互联网在兼顾成长性与估值性价比上的突出优势。以下为估值对比的关键数据:

资料来源:Wind、Bloomberg,数据截至2025年10月15日
短期事件催化图谱
年底前三大关键节点或进一步强化港股互联网的配置窗口:
1) 政策窗口期:10月20-23日四中全会审议“十五五”规划建议稿,科技创新与AI产业扶持政策有望超预期,历史数据显示规划审议前一个月恒生指数上涨概率达75%;
2) 流动性宽松预期: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可能再次降息25基点,预防式降息周期中恒生科技指数平均涨幅达18.3%(2019年与2024年周期);
3) 产品发布周期:腾讯AI助手“元宝”计划11月升级多模态功能,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大模型4.0版本将于12月发布,头部企业的技术迭代或触发市场情绪升温。

数据来源:Wind
港股通互联网ETF配置策略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发起式联接C 是一只跟踪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的基金,主要投资于港股互联网相关企业,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服务、互联网硬件、互联网内容、互联网金融等。
港股通互联网ETF作为工具化投资产品,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指数化配置实现对港股互联网龙头企业的精准覆盖。从头部集中度来看,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达87.15%,其中腾讯、阿里、美团等企业平均市值超4000亿港元,形成显著的龙头聚集效应。这种结构有效捕捉了AI技术商业化进程中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2025年二季度数据显示,头部企业AI业务收入增速普遍超过30%,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AI渗透率维度,指数成分股业务覆盖云计算(阿里云、腾讯云)、智能终端(小米汽车)、内容生成(快手文生视频)等核心场景,AI直接相关行业权重高达76%,深度契合技术变革主线。流动性方面,恒生科技指数ETF(159742)2025年日均成交额稳定在7.19亿元以上,做市商报价价差维持在0.1%以内,为大规模资金进出提供充足缓冲。相较于直接投资个股,这种"龙头聚焦+场景全覆盖"的组合模式,既能规避中小市值个股的技术路线风险,又能充分分享AI产业升级的系统性红利。

当前配置窗口下,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发起式联接C的PEG为0.82,低于纳斯达克互联网指数1.35的水平,显示其风险收益比仍具吸引力。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互联网和AI应用是港股中最受关注的两个板块,硬科技则更偏向长期价值,但波动性较大。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发起式联接C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适合短期布局或中长期配置。@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4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