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阅读会#
市场震荡时,总有人问:“现在还能定投吗?”
我的回答很简单——*震荡市才是定投的最佳舞台。
一、定投的“钝感力”就是最好的策略
2008年金融危机时,我开始定投沪深300指数基金。当时市场恐慌,很多人割肉离场,但我选择坚持。为什么?因为定投的核心逻辑是“不预测市场,只利用市场”。
这些年,我总结出定投的“三不原则”:
1. 不择时——市场越震荡,定投的成本摊平效果越明显;
2. 不中断——哪怕遇到2015年、2020年熔断,保持节奏才是关键;
3. 不贪心——达到目标收益率就分批止盈,不幻想卖在最高点。
去年黄金因避险情绪上涨,很多人追高被套,而我采用“定投+网格”策略,在波动中逐步建仓,最终实现稳健收益。
这印证了一个道理:在震荡市里,纪律比聪明更重要。
二、震荡市的配置逻辑:如何让资产“抗摔打”?
天弘基金经理沙川提到“避险与结构分化并存”,这正是当前市场的核心特征。我的应对策略是:
1. 核心仓位(60%):宽基指数定投
沪深300、中证500等指数基金是长期持有的“压舱石”,波动再大也不轻易动摇。
2. 防御配置(30%):黄金+债券
黄金是典型的“危机Alpha”资产,尤其在降息预期下仍有空间;
国债逆回购、短债基金提供流动性缓冲,降低组合波动。
3. 卫星仓位(10%):政策驱动的结构性机会
消费、科技等板块受内需复苏和政策扶持影响,可小仓位参与。
这种配置方式,既能扛住市场下跌,又能在反弹时跟上节奏,避免“满仓踏空”或“割肉离场”的悲剧。
三、震荡市中的心态修炼:如何做到“反人性”操作?
投资最大的敌人不是市场,而是自己。16年来,我见过太多人因为情绪化交易而亏损。如何避免?
1. 制定规则,减少主观决策
比如设定“下跌5%加仓1份,上涨20%止盈1/3”的机械规则,避免情绪干扰。
2. 利用数据,而非感觉
回测历史数据会发现,哪怕在2008年、2015年这样的极端行情中,坚持定投的人最终都能盈利。
3. 少看盘,多看书
霍华德马克斯在《投资最重要的事》里说:“第二层次思维者才能长期赢利。”与其每天盯着K线,不如花时间提升认知。
四、从投资者到创作者:为什么“分享”是最好的学习?
这些年,我在网上分享定投心得,不仅帮助了更多人,也倒逼自己更系统地思考。
比如:
写文章时,会复盘历史数据,验证策略的有效性;
和读者互动时,能发现自己的盲区,优化投资框架。
投资不是比谁短期赚得多,而是比谁活得更久、走得更稳。
最后一句和大家共勉: “市场震荡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策略也跟着震荡。”
$天弘上海金ETF发起联接A(OTCFUND|014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