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深创新药已经连续跌了好几年了,最大回撤高达-51%,不过今年以来,港股创新药上涨势头良好,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今年以来上涨了+24.83%,恒生医疗ETF159506(跟踪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今年以来上涨了+28.73%,
天弘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ETF(跟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今年以来也上涨了+11.73%,虽然涨幅没有港股创新药大,但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也开始逐步走出了底部,

关于创新药行业市场情况,结合公开信息分析如下:
一、当前估值情况
港股创新药指数估值:
截至2025年3月18日,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931787)的市盈率(PE)为21倍,股息率为1.05%,当前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向上修复空间较大。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十大权重股
二、创新药市场未来趋势
1. 2025年:政策与国际化双轮驱动
- 政策支持:
国家医保局计划在2025年发布首版丙类目录,优化创新药支付体系,通过“靶点-AI-产业化”闭环加速商业化进程。2024年医保目录新增38款全球新药,2025年预计进一步扩容。
- 技术突破:
AI制药、基因编辑(如CRISPR)和ADC(抗体偶联药物)等新兴技术进入爆发期。例如,AI可将研发周期缩短30%,国产ADC药物授权金额屡创新高(如荣昌生物HER2 ADC授权金额达26亿美元)。
- 国际化加速:
2025年预计8款中国创新药获FDA批准(如恒瑞医药的Rivoceranib+Camrelizumab),国产药企通过License-out(如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海外销售额占比超70%)和海外建厂拓展市场。
2. 2026-2027年:商业化兑现与行业分化!
市场规模增长:
2024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已突破1.1万亿元,预计2030年接近2.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0%。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1.77万亿美元,中国贡献度持续提升。
- 竞争格局分化:
政策倒逼企业从“me-too”转向“first-in-class”研发。头部企业(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凭借管线深度和国际化能力占据优势,同质化赛道(如PD-1)加速出清。
- CXO行业回暖:
全球研发投入复苏(2024年海外药企研发投入增长40%),叠加国产创新药需求回升,CXO企业(如药明康德)订单和业绩有望修复。
三、投资建议
- 短期:关注政策落地(如丙类目录发布)和海外新药获批进展,港股创新药板块估值修复空间显著。
- 长期:聚焦具备差异化管线(如双抗、细胞疗法)和出海能力的龙头药企,以及AI制药、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领域的突破。
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十大权重股
#创新药投资机会# #创新药板块拉升!能持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