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药”趁早#爱“药”趁早#创新药潜力分析与投资策略
$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
在投资领域,医药板块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创新药赛道,更是投资者眼中的潜力股。今天,结合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这一投资工具,来聊聊创新药后续的潜力。

先简单介绍下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代码014425) ,它是中高风险的QDII基金,成立于2021年12月28日,投资目标是通过主要投资于目标ETF,紧密跟踪标的指数即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表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 。其投资范围除了目标ETF、标的指数成份股和备选成份股票外,还涵盖多种境内外金融工具。从收益情况看,2025年以来业绩表现较为突出,截至9月18日,单位净值为1.1389,日涨幅0.60%,今年以来收益率达到84.68% ,成立以来收益率为13.89%。
从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创新药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2024年我国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从PD - 1抑制剂领域实现突围,到双抗、ADC新一代免疫疗法的迭代升级,再到积极探索全球前沿CAR - T细胞疗法,中国医药产业正完成从仿制到创新的转身。2025年上半年,多款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包括治疗儿童罕见病I型神经纤维瘤病的芦沃美替尼片、治疗强直性嵴柱炎的硫酸艾玛昔替尼片等,不少国产创新药在相关治疗领域填补了临床空白,实现“从0到1”的突破。
从市场表现来看,创新药板块也是可圈可点。据上市药企2025年半年报显示,创新药业务已成为业绩增长的关键引擎,部分公司创新药收入占比已突破50%,甚至成为营收支柱。A股方面,多家创新药企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和利润双增长,创新药占比持续提升,“明星”产品成为驱动企业盈利的关键力量。以某上市公司代表产品“BTK抑制剂泽布替尼”为例,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售额达125.27亿元,同比增长56.2%。港股市场同样活力满满,机构对39家港股创新药样本的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1520.61亿元(同比增长7.66%),归母净利润282.66亿元(同比大增54.37%)。
再看推动创新药发展的动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发实力的提升。中国创新药在全球供给端持续提供产能,管线数量已跃居世界首位,逐渐成为全球新药开发的中心。在ADC、双/多抗等多个领域已具备技术优势,全球最快/最优分子持续涌现,展现出研发实力“量质齐升”的特征。
二是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国家对创新药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围绕临床试验、审评审批、临床应用等关键环节,推出32项具体举措,激发创新医药企业整体活力。政策支持还体现在医保和商业保险的协同保障上,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将直接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目录,鼓励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后1个月内快速挂网,商业健康险与基本医保一站式结算试点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创新药的可及性。
三是出海驱动业绩改善。近年来中国创新药持续吸引海外药企合作,2025年上半年国产创新药密集出海。随着对外授权带来的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的逐步落地,创新药公司的业绩有望进一步加速。机构预计,2025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突破7500亿元,较2024年增长18%,占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6%;2030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突破2.3万亿元,2025 - 203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
基于以上分析,创新药后续潜力巨大。从投资策略角度,如果看好创新药长期发展,可以考虑通过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参与投资。它紧密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该指数涵盖了众多优质的医疗保健企业,其中不乏创新药领域的佼佼者。通过投资这只基金,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分享创新药行业发展红利。但需要注意的是,基金投资有风险,该基金属于中高风险产品,其净值会随市场波动。投资者要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配置资产,做好长期投资规划,避免追涨杀跌,以时间换空间,获取创新药行业发展带来的收益。@博时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