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药”趁早#爱“药”趁早,聊聊创新药后续潜力$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
在投资领域,创新药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门赛道。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探讨一下创新药后续的潜力究竟如何。先和大家分享下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014425),它是中高风险的QDII基金 ,投资目标是通过主要投资于目标ETF,紧密跟踪标的指数即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表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其投资范围较广,不仅涵盖目标ETF、标的指数成份股等,还涉及境外和境内市场多种金融工具。这只基金为我们参与医疗保健领域投资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渠道,而医疗保健领域中,创新药又是极为关键的部分。
从业绩表现来看,截至2025年9月18日,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单位净值为1.1389 ,日涨幅0.60%,今年以来收益率达到84.68%,成立以来收益率为13.89%,这样的成绩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态势,也让我们对创新药未来潜力多了几分期待。
再把目光聚焦到创新药本身。从现状来看,创新药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据上市药企2025年半年报显示,创新药业务已成为业绩增长的关键引擎,部分公司创新药收入占比已突破50%,甚至成为营收支柱。A股方面,2025年上半年,多家创新药企实现收入和利润双增长,像某上市公司代表产品“BTK抑制剂泽布替尼”,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售额达125.27亿元,同比增长56.2%。港股市场同样活力满满,机构对39家港股创新药样本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1520.61亿元(同比增长7.66%),归母净利润282.66亿元(同比大增54.37%) 。这表明创新药企业长期坚持的创新驱动战略开始收获成果,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医保政策支持等,创新药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着眼未来,创新药后续潜力巨大,主要基于以下几大驱动因素:
$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

- 研发实力“量质齐升”:中国创新药在全球供给端持续提供产能,管线数量已跃居世界首位,逐渐成为全球新药开发中心。在ADC、双/多抗等多个领域具备技术优势,全球最快/最优分子持续涌现。不断突破的研发成果,将为创新药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带来更多疗效更好、针对性更强的创新药物,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国家对创新药产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2025年,国家医保局会同国家卫健委印发了《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优化创新药支持政策、构建创新药多元支付体系、促进创新药合理应用等提出多项关键举措。比如增设商保创新药目录,为高值创新药提供多元准入路径;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构建创新药多元支付体系;完善创新药入院通道等,促进创新药临床合理应用 。从临床试验到审评审批,再到市场应用,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为创新药发展保驾护航。
- 出海驱动业绩改善:近年来,中国创新药凭借自身优势持续吸引海外药企合作。2025年上半年国产创新药密集出海,后续随着对外授权带来的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逐步落地,创新药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加速。海外广阔的市场为创新药企业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与国际接轨也能促进国内创新药企业提升研发和管理水平。
- 市值空间仍具潜力: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预计,2025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突破7500亿元,较2024年增长18%,占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6%;2030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突破2.3万亿元,2025 - 203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 。巨大的市值增长空间,意味着创新药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不过,投资创新药也并非毫无风险。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失败率高,从药物发现到临床试验,再到获批上市,每一步都充满挑战。而且,市场竞争激烈,一旦有更具优势的竞品出现,原有产品的市场份额可能受到挤压。同时,政策变动、医保谈判等也会对创新药企业的盈利和发展产生影响。
创新药后续潜力十足,但也伴随着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看好创新药长期发展,可以通过像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这样的基金,分散投资风险,分享创新药行业发展红利@博时基金 @辣妈养鸡 @洒脱的魏泓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