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9-20 22:49:01 天天基金Android版 发布于 广西
我选择恒生医疗的三大理由

#爱“药”趁早# 布局恒生医疗,在低估中把握创新与消费双主线

在资本市场中,“爱‘药’趁早”从来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对医疗健康赛道长期价值的深刻认知——医疗需求的刚性、创新技术的迭代以及人口结构的变迁,共同决定了这一领域具备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以下简称“博时恒生医疗C”)正是一扇低门槛布局港股医疗核心资产的窗口。当前,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处于历史估值低位,板块兼具创新药的成长潜力与医疗消费的防御属性,此时布局,既是对“趁早”逻辑的践行,也是对价值投资的坚守。

一、为何“爱‘药’要趁早”?医疗赛道的长期底层逻辑

“爱‘药’趁早”的核心,在于医疗健康赛道的需求具有不可替代性与刚性增长性,其长期逻辑不受短期经济波动影响,反而会在时代发展中持续强化。具体来看,支撑这一逻辑的三大支柱从未动摇:

1. 人口老龄化:医疗需求的“永动机”

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以中国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4.9%,正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增加直接推动了慢性病管理、肿瘤治疗、康复护理等医疗需求的爆发——老年人人均医疗费用是年轻人的3-5倍,且对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的依赖度更高。这种需求并非短期脉冲,而是持续数十年的“长坡”,为医疗板块提供了最坚实的需求底座。

2. 创新升级:医疗板块的“增长引擎”

医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而中国医药创新正处于从“仿创结合”向“源头创新”的关键转型期。港股市场聚集了大量未盈利的Biotech(生物科技)公司,这些公司聚焦肿瘤、自身免疫、神经系统疾病等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在ADC(抗体偶联药物)、双抗、CAR-T等前沿技术领域布局深厚。随着临床试验的推进、产品获批上市,这些公司将实现从“研发驱动”到“业绩兑现”的跨越,而当前的低估值正是布局创新红利的最佳时机。

3. 消费升级:医疗服务的“增量空间”

除了刚性的治疗需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健康意识增强,“预防+保健”型医疗消费正在崛起。港股医疗保健板块中,涵盖了牙科、眼科、辅助生殖等消费医疗标的——这类服务不依赖医保支付,具备较强的定价权,且需求弹性大。例如,青少年近视率的上升推动了眼科医疗的需求,居民对口腔健康的重视带动了正畸、种植牙市场的增长,这些消费升级带来的增量,为医疗板块提供了稳定的业绩增长极。

二、为何选择恒生医疗?港股医疗的独特优势与估值红利

“爱‘药’趁早”的前提是选对赛道,而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正是港股医疗核心资产的“缩影”,其独特的行业结构与估值优势,使其成为当前布局医疗板块的优选方向。

1. 行业结构多元:覆盖医疗全产业链,攻守兼备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行业覆盖极为全面,完美契合医疗板块“创新+消费”的双主线逻辑。根据指数最新成分股数据(截至2024年5月):

- 创新药及生物科技:占比约45%,包括药明生物、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龙头企业,聚焦全球前沿的药物研发,是板块的“成长先锋”;

- 医疗服务:占比约25%,涵盖爱尔眼科(港股上市部分)、锦欣生殖、时代天使等消费医疗标的,业绩稳定性强,是板块的“防御压舱石”;

- 医疗器械:占比约20%,包括微创医疗、威高股份等,在高端耗材、医疗设备领域具备进口替代能力;

- 其他:包括医疗分销、中药等,进一步丰富了指数的多样性。

这种“创新药(进攻)+医疗服务(防守)”的组合,使得指数既能够享受创新药研发成功的弹性,又能通过医疗服务的稳定增长抵御市场波动,适合不同市场环境下的配置需求。

2.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安全边际充足,性价比凸显

从估值角度看,当前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估值已处于历史绝对低位,具备极高的安全边际。截至2024年5月,指数的市盈率(PE-TTM)约为25倍,市净率(PB)约为2.8倍,均处于2018年指数发布以来的10%分位以下——这意味着,当前指数估值低于过去90%以上的时间,相当于“用打折的价格买核心资产”。

估值低迷的背后,是市场对行业短期不确定性的过度反应:一是创新药研发存在失败风险,部分Biotech公司临床试验不及预期导致股价承压;二是港股市场受海外流动性、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整体估值中枢下移;三是医保谈判对部分药品价格的压制,引发市场对盈利空间的担忧。但从长期看,这些因素均为短期扰动——创新药的研发逻辑未变,医保谈判倒逼企业向“真创新”转型,而海外流动性的边际宽松也将为港股估值修复提供动力。此时布局,正是“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价值投资实践。

3. 稀缺性突出:分享未盈利Biotech的成长红利

港股市场是中国未盈利Biotech公司的主要上市地。根据港交所“18A章”规则,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可在港股上市,这使得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聚集了大量在A股无法买到的稀缺标的。这些公司虽然当前未盈利,但拥有潜在的重磅药物管线——一旦管线成功上市,公司市值和业绩将实现爆发式增长。例如,某Biotech公司在ADC药物获批后,股价在半年内上涨超过200%,而这类标的正是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核心组成部分,为投资者提供了分享创新红利的独特机会。

三、为何选择博时恒生医疗C?工具化布局的便捷之选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直接投资港股个股面临开户门槛高、交易成本高、个股风险大等问题,而博时恒生医疗C作为联接基金,为投资者提供了低门槛、高效率、分散风险的布局工具。

1. 紧密跟踪指数:复制指数表现,分享板块红利

博时恒生医疗C以“紧密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为投资目标,通过投资于标的ETF(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间接实现对指数成分股的投资。基金的净值表现与指数走势高度拟合,投资者无需花费大量时间研究个股,只需把握板块的长期逻辑,即可通过基金分享整个恒生医疗板块的成长红利。

2. 发起式联接基金:管理人利益绑定,增强投资者信心

作为发起式基金,博时基金在基金成立时投入了不少于1000万元的自有资金,且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这一机制将管理人利益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只有基金净值上涨,管理人的自有资金才能实现盈利,从而倒逼管理人更加勤勉地进行基金运作,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增强了投资者的持有信心。

3. C类份额优势:适合短期持有,降低交易成本

对于短期布局或波段操作的投资者,C类份额的费率优势尤为明显。博时恒生医疗C不收取申购费,仅收取销售服务费(年费率0.25%),且持有超过7天(含7天)不收取赎回费。相比A类份额(收取申购费+赎回费),C类份额更适合持有期限在1年以内的投资者,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投资策略:如何用博时恒生医疗C践行“爱‘药’趁早”?

“爱‘药’趁早”不是盲目入场,而是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制定科学的投资策略。对于博时恒生医疗C,投资者可根据市场环境与自身需求,采取以下策略:

1. 长期定投:淡化短期波动,摊薄持仓成本

医疗板块虽然长期逻辑清晰,但短期受市场情绪、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对于风险承受能力中等、投资期限较长(1-3年)的投资者,定投策略是最佳选择——通过每月固定时间投入固定金额,无需判断市场高低点,既能在指数下跌时摊薄持仓成本,又能在指数上涨时分享收益,最终实现“微笑曲线”的盈利。例如,从2022年10月(恒生医疗指数底部区间)开始定投,截至2024年5月,累计收益率已超过30%,远高于同期一次性投资的收益。

2. 逢低加仓:把握估值底部,增厚收益空间

对于有一定市场判断能力、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可采取逢低加仓策略。当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市盈率(PE-TTM)回落至20倍以下(历史5%分位)时,可适当增加仓位;当指数市盈率超过40倍(历史70%分位)时,可逐步减仓止盈。当前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正是逢低布局的窗口期,投资者可根据自身资金情况,分批建仓,避免一次性满仓带来的短期波动风险。

3. 资产配置:搭配其他板块,分散组合风险

医疗板块虽具备防御属性,但仍属于高波动行业。投资者可将博时恒生医疗C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与消费、科技、债券等板块的基金搭配,形成“进攻+防御”的组合。例如,将30%的资金配置于博时恒生医疗C(进攻),40%配置于消费类基金(稳定),30%配置于债券基金(防御),既能享受医疗板块的成长红利,又能通过其他板块平衡风险,提高组合的稳定性。

五、风险提示:理性看待波动,坚守长期逻辑

“爱‘药’趁早”不意味着忽视风险,投资者在布局博时恒生医疗C时,需清晰认识到板块面临的潜在风险:

- 政策风险:医保谈判、药品集采等政策可能影响创新药、医疗器械企业的盈利空间;

- 研发风险:Biotech公司的临床试验存在失败风险,可能导致股价大幅下跌;

- 市场风险:港股市场受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较大,可能出现流动性收紧导致的估值下杀;

- 汇率风险:作为QDII基金,人民币兑港币汇率波动可能影响基金净值。



这些风险均为行业性、阶段性风险,不会改变医疗板块的长期成长逻辑。投资者需以理性心态看待短期波动,避免因情绪波动而追涨杀跌,真正做到“在低估时布局,在成长中坚守”。

结语:以“趁早”的眼光,布局医疗的未来

“爱‘药’趁早”,趁的是人口老龄化的长期趋势,趁的是医药创新的时代红利,趁的是当前恒生医疗的估值洼地。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C作为布局港股医疗核心资产的便捷工具,为普通投资者打开了分享医疗板块成长的大门。

医疗健康是人类永恒的需求,而创新是医药行业永恒的主题。当前,恒生医疗板块正处于“估值底部+业绩拐点”的关键位置,此时布局,既是对长期逻辑的信仰,也是对价值投资的践行。愿每一位投资者都能以“趁早”的眼光,把握医疗板块的长期机遇,在时间的复利中,收获健康与财富的双重回报。@博时基金 @高贵典雅的远青2 @辣妈养鸡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