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药”趁早# 今年创新药板块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核心叙事,$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A$ (014424)凭借对港股医疗保健指数的精准跟踪,近6个月净值增长率达59.45%,显著跑赢同类平均水平。这一表现背后,是中国创新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跃迁,而该基金正成为捕捉这一历史性机遇的优质工具。
、全球创新药权力版图改写,中国从追赶者变为规则制定者
2025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额预计突破70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5%跃升至30%。这种"反向技术输出"模式,使中国药企从单纯的仿制药生产者转变为全球创新链的关键节点。在ADC药物领域,中国企业主导了全球48.4%的在研管线,某双抗药物海外授权金额创历史新高,验证了中国创新药的技术溢价。
研发效率的革命性提升是关键支撑。AI技术的深度应用使某企业将临床前候选分子筛选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7个月,研发成本降低40%。2024年中国新启动研发的创新药达1250种,研发管线数量首次超越美国,在细胞疗法、RNA药物等前沿领域形成技术壁垒。这种"工程师红利"的释放,使中国创新药在全球竞争中具备独特优势。
、资本市场估值体系重构,创新药进入价值重估新阶段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当前市盈率25.69倍,处于近一年6.94%的历史分位,估值安全边际显著。随着2025年行业进入业绩兑现阶段,预计指数成分股净利润增速将达35%,动态市盈率有望回升至35倍,存在40%的估值修复空间。这种"低估值+高增长"的组合,使该指数成为极具吸引力的配置标的。
资金面呈现持续净流入态势。2025年上半年,港股医疗保健板块南向资金净流入超200亿港元,其中创新药相关标的占比达70%。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联接A凭借0.5%的综合费率和日均30亿的成交金额,成为资金布局港股创新药的首选工具。
、博时基金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该基金具备三大核心竞争力:一是成分股结构优化,68家标的中创新药相关企业权重超60%,且覆盖从早期研发到商业化的全产业链;二是流动性优势突出,近一周日均成交30.75亿元,为投资者提供灵活进出通道;三是费率优化,管理费率0.5%显著低于同类QDII基金平均水平,长期复利效应明显。
在投资策略上,基金紧密跟踪恒生医疗保健指数,通过"被动投资+主动管理"模式,动态调整持仓结构以捕捉产业趋势。例如在2025年ADC药物授权交易热潮中,基金适时增加相关标的权重,使净值涨幅跑赢指数5.2个百分点。
、风险与机遇的再平衡,把握结构性投资机遇
尽管行业前景光明,投资者仍需警惕两大风险:一是部分赛道同质化竞争加剧,某热门靶点管线数量超过50条,可能引发价格战;二是政策不确定性,如医保谈判降价幅度超预期可能影响企业盈利预期。建议通过分散投资降低单一项目风险,同时动态跟踪临床数据节点以优化持仓结构。
在投资方向上,建议关注三大主线:首先是具备全球权益的重磅品种,如某双抗药物海外授权金额达10亿美元级,形成"研发-授权-销售"的闭环盈利模式;其次是AI赋能的研发型企业,通过技术降本增效构建护城河;最后是差异化创新赛道,如针对中国高发代谢性疾病的GLP-1类药物,市场渗透率仍不足5%,增长空间巨大。
创新药行业正经历从"技术跟随"到"全球引领"的战略转折。$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发起式联接(QDII)A$ 作为布局这一赛道的高效工具,既享受港股创新药的估值修复红利,又能捕捉中国医药产业升级的时代机遇。随着2025年丙类目录落地和行业盈利拐点到来,该基金有望成为投资者分享创新药黄金十年的核心配置标的。@博时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