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基金13岁啦# @广发基金
2025年的医药市场,创新药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在此浪潮中,$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 (014114)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截至9月30日,其近一年净值增长高达67.34%,远超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41.09% 。这款横跨沪港深三地的医药主题基金,如何捕捉创新药的上涨红利?四季度创新药行情能否延续?本文将结合基金特征与行业趋势展开解析。
一、基金核心画像:三地布局的医药投资工具
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成立于2021年12月29日,由拥有15.7年证券从业经验的吴兴武担任基金经理,隶属于广发基金旗下。作为平衡型混合型基金,其股票投资比例占基金资产的60%-95%,其中沪港深三地医药主题相关证券占非现金基金资产比例不低于80%,且港股通标的股票占比不低于2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金规模为2.04亿元,股票资产占比高达92.72%,凸显出对权益市场的坚定布局 。从业绩表现看,除近一年的爆发式增长外,其近6个月净值增长53.35%,虽近1个月受市场震荡影响微跌0.09%,但长期超额收益显著。其业绩比较基准融合了中证医药卫生、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与债券指数,既锚定境内外医药核心资产,又通过债券配置适度对冲风险。
二、业绩驱动密码:踩中创新药产业爆发节点
基金近一年的高增长,本质是对创新药产业拐点的精准把握。2025年创新药行业迎来政策、产业、业绩三重共振,为基金业绩提供了坚实支撑。政策端,“16条新政”从研发、审批到支付全链条赋能,医保数据开放助力药企精准研发,首个创新药商保目录推出破解支付难题。国家药监局审批效率大幅提升,重点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可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今年上半年获批创新药达43个,同比增长59%。
产业层面,中国创新药已从“追随者”迈向“引领者”。2025年AACR大会上,126家中国药企带来近300项研究成果,ADC、双抗等高端领域突破显著,全球FIC新药研发占比已达24%。海外授权交易更是量质齐升,2025年上半年交易金额达484.48亿美元,多款核心产品获得国际巨头认可 。基金通过沪港深三地布局,既捕捉了境内药企的研发突破红利,又分享了港股生物科技标的的估值修复行情。
三、四季度机会:三重逻辑支撑行情延续
展望四季度,创新药的投资价值并未因前期上涨而削弱,反而呈现更清晰的布局窗口,这也为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提供了持续动能。
政策红利仍在释放期。首个丙类医保目录有望于四季度落地,叠加商业健康保险对创新药的专项支持,将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地方层面,北京、深圳等地对创新药的最高3000万元奖励政策,持续激发企业研发活力,为板块提供政策安全垫。
产业兑现节奏加快。创新药行业正从研发投入驱动转向研发与商业化双轮驱动,头部企业陆续进入盈利兑现窗口。四季度将有大批创新药进入关键临床节点或提交上市申请,其中下一代免疫疗法、ADC等赛道的突破性成果,有望成为板块上涨的催化剂 。
资金配置需求升温。经历四年深度调整后,创新药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合理区间,且业绩增速与估值的匹配度持续优化。随着三季报披露,业绩超预期的创新药企将吸引增量资金入场,而基金的三地配置能力可灵活捕捉跨市场投资机会。
四、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结合基金特征与行业趋势,四季度布局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可采取“核心配置+波段补充”策略。对于长期投资者,可将5%-10%的资产作为核心配置,分享创新药产业升级的长期红利;短期投资者可利用市场震荡,通过定投摊薄成本,重点关注政策落地与临床数据催化节点。
需注意两大风险:一是短期涨幅较大带来的回调压力,基金近3个月波动率达30.43%,短期波动风险不容忽视;二是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可能影响相关标的表现。此外,港股市场波动与汇率变动也会对基金收益产生间接影响 。
创新药行业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启,政策护航、产业突破与业绩兑现的逻辑将持续发酵。$广发沪港深医药混合A$ 凭借沪港深三地布局的独特优势,以及基金经理对医药赛道的深刻理解,成为普通投资者分享创新药红利的优质工具。四季度虽有震荡,但在产业趋势未改的背景下,这款基金有望延续强势表现——毕竟在创新驱动的医药赛道上,真正的价值终将穿越短期波动,实现长期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