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税政策的影响下,医药资产是否值得配置需要从医药板块整体抗风险能力、细分领域影响、投资机构观点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医药板块整体具备较强的抗关税风险能力,医药板块中药品、原料药等板块受关税影响较小,其他内需相关板块如中药、医疗服务、医药商业不受该政策影响。招商证券也表示,医药行业整体以内需为主,大部分子行业受到关税影响较小,板块具备较好避险属性。
目前国内部分相关药企API与制剂大多不在美国,影响较小;美国进口中国的药品毛利较高,医保影响下终端价格难改,对行业影响有限;MNC药品若属地生产,产业链影响更小。例如恒瑞医药海外销售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很小,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海外销售占比仅为2.56%,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业务影响非常有限。
美国约30%的药品原料依赖中国进口,若既有关税持续,可能导致美国药企成本上升,进而推动其寻求替代来源(如印度)。但印度70%原料药依赖中国,短期内难以替代,中国仍具议价权。国内反制加征34%关税,部分医疗器械行业有望受益于国产化加速,如手套行业、IVD耗材行业、电生理行业、止血纱行业、主动脉行业、手术机器人行业、大设备相关行业等。
在关税影响下,医药资产具有一定的配置价值。医药板块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强,细分领域中部分药品、原料药受影响较小,医疗器械还可能受益于国产化加速,并且从投资机构观点来看,医药设备等国产替代领域也有潜在机会。但投资决策还需结合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等因素综合考虑。
骑牛看熊认为细分领域的投资机遇,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1.创新药
出海影响有限且竞争力提升:目前国内创新药出海主要是IP转让,通过BD合作对外授权,不产生商品销售逻辑。近年来,国内license out(海外授权)的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在2021年后快速增长;2022年后BD交易的首付款金额和交易总额也快速增长,2024年单个交易项目的首付款金额和交易总额均高于往年,说明中国的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像市场较为关注的百济神州在中美均有自己的工厂,可以供应两地的销售。
2.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利好
自2018年医保局成立以来,创新药成为医保增量的核心受益领域。《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出台,明确2025年将细化创新药定价与支付政策,赋予企业更大市场自由度。商业保险对创新药械的支付占比也在逐步提升,将成为高价值创新产品的重要支付方。加上IPO第五套规则的逐步恢复,有利于打通医疗领域一二市场的联动,利好创新药整体的行业景气度。
3.医疗器械
2025年4月4日,中国国务院批准对原产美国的所有商品加征34%关税,并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可重点关注国内份额提升、受冲击影响较小及长期出海能力较强的公司。不过受零部件采购成本提升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的成本竞争力或被削弱。
医疗器械招投标数据企稳回升,行业需求回暖态势明显。当前医药板块整体处于磨底阶段,随着业绩端的逐步修复,医疗器械领域的配置比例也有望得到提升。
4.血制品
国产血制品存在量价齐升机会。我国人血白蛋白约60%为进口产品,存在较大进口替代空间。人凝血因子VIII的销售规模远低于重组因子VIII,重组占比高达74%。美国是全球血浆的重要供应区域,其血浆供应量占全球使用量的约70%。国内血制品供应格局因此可能发生变动,面临量价齐升机遇,国产替代有望进一步加速。
5.中药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药持续受到高层政策支持。2021年至今,中药公司在管理层面均具有较为显著的积极改善,其中不乏受益于国企改革浪潮的传统企业,有望在改革的进程中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同时,中药往往兼备强激励和高分红的特征。
6.消费医疗
消费医疗板块的结构性机会有望延续。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医药行业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环节,消费医疗的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当前医药板块整体处于磨底阶段,随着业绩端的逐步修复,消费医疗领域的配置比例也有望得到提升。
医药行业在关税扰动下呈现分化,但核心逻辑未改:内需刚性、国产替代加速、创新出海深化。短期建议关注政策豁免领域(如创新药)和避险属性强的板块,中长期仍可布局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细分龙头,需密切跟踪美国关税清单调整及国内产业政策动态。
从过去几年已出台的行业政策看,三医联动顶层制度设计的各项改革措施逐步落地,医药领域改革政策进入常态化阶段,创新驱动叠加需求共振,医药行业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投资性价比优势凸显。
骑牛看熊比较看好华商创新医疗混合C(017419)的投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其产品设计和市场表现综合分析:
1. 聚焦医疗创新领域的投资策略
该基金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通过行业政策分析、细分领域景气度评估及企业财务研究,精选医疗行业中具有创新能力和成长潜力的个股。大类资产配置灵活,通过动态调整股票、债券等资产比例,降低市场波动风险。
例如,其重仓股覆盖创新药(如信达生物)、医疗器械(如迈瑞医疗)、中药龙头(如同仁堂)等细分赛道,契合医疗行业技术升级和国产替代趋势。
2. 跨市场布局能力
投资范围涵盖A股、港股通标的及存托凭证,可捕捉港股医药板块(如中芯国际)的估值优势,分散单一市场风险。港股持仓占比约7%-8%,增强组合多样性。
3. 基金经理的行业深耕经验
基金经理彭欣杨拥有超9年证券从业经验,管理过华商产业升级、价值精选等多只基金,擅长医药和科技领域投资,任职期间(截至2025年初)虽受市场拖累收益为负,但其长期选股能力在同类中保持中游水平。
4. 费率优惠与渠道支持
参与招商银行等平台的转换业务申购补差费率优惠活动,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此外,华商基金作为老牌公募机构,具备较完善的投研体系和渠道资源。
自2024年12月27日起,该基金所属的华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部分基金参加了招商银行转换业务申购补差费率优惠活动。虽然未明确提及华商创新医疗混合C是否在此次优惠范围内,但旗下其他众多基金参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金公司与销售渠道积极合作,为投资者降低投资成本、增加投资灵活性提供可能,若该基金后续加入优惠活动,投资者在转换基金时可享受申购补差费率优惠,节省投资成本。
5. 风险控制与流动性管理
基金合同明确设置侧袋机制等流动性管理工具,应对极端市场下的赎回压力。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约47%-48%,适度分散个股风险。
6.投资策略优势
华商创新医疗混合C主要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选股策略。自上而下,它会根据行业政策变化、子行业景气度分化进行分析,能够把握宏观层面的行业趋势和政策导向,及时调整投资布局,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自下而上,通过细致的财务分析和深入的上市公司调研,精选出业绩增长前景良好且被市场相对低估的个股进行投资,这种策略有助于挖掘出具有潜力的优质股票,为基金的收益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7.投资组合分散优势
基金投资往往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华商创新医疗混合C在投资过程中,会对不同的医疗相关企业进行投资。医疗行业包含多个子领域,如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该基金可以在这些子领域中进行资产配置,避免过度集中于某一特定企业或细分领域,从而降低个别企业或细分行业波动对基金整体业绩的影响,使投资组合更加稳健。
该基金适合中长期看好医疗行业创新机遇、能承受较高波动的投资者。需注意其近一年受医药板块调整影响业绩承压,但行业长期增长逻辑未变,可作为医疗主题配置的选项之一。建议结合个人风险偏好动态关注持仓变化及市场政策导向。
#小米被曝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七部门力推AI医疗全链升级!##人形机器人赛道火热 泡沫还是风口?##刘强东亲自送外卖!京东能否“掀翻”美团?##四大行再创新高!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港股腾讯首次成为公募基金第一重仓股##黄金反弹,还能上车吗?##A股强心剂来了:千亿增持加大力回购##贸易壁垒或助力国产芯片加速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