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经常会有“某某基金哪哪都不错,就那什么不行”的疑惑。这种情况往往不是不想行,是真行不了。
1
某某基金,业绩不能说一直都不错,但是优秀已经成为传统。即使不断在向同业乃至资管行业输送人才,依旧能够不断涌现出绩优基金经理。能不断出来人,那说明内部培养机制没什么问题,但总留不住人,确实也是无法回避的硬伤。
江湖上有很多的传闻,指向的都是待遇问题,有些传闻我觉得很夸张,以至于别人信我是不信的,当然别人看我会觉得是我不愿相信……
既然问题这么简单,为什么就是解决不了呢?但是有些简单的问题,就是解决不了的。
把一块非主业的业务放在一个庞大的集团里,很难搞特殊,在我们的文化下这应该很好理解。真正的解决之道,其实是从这个集团剥离出去。
2
某某基金,作为销售机构来说,是市面上最理想的基金超市,综合体验来说应该没有争议,尤其是在专业程度上,虽然说还有进步空间,但是对比同行是很专业了。
投资者总感觉这家有些“小气”,各种额外的礼遇对比其他平台有些差距。
那么能不能“大方”点呢?其实也是没什么可能的。同样的,还有另外一家比较有特色的销售机构,在专业方面也很突出了。
不是不想行,是真行不了。不是不想大方,是真的赚不到……在成本和收入方面,存在天然的劣势,这种劣势也是自身没办法解决的。柠檬君只能说,各种额外的礼遇其实“有价”的,销售机构不会一直赔本赚吆喝,可能在大家忽略的地方有所收益。
3
某某基金,业绩不错,人员也比较稳定,但就是没有什么宣传,有限的资料也很生硬难啃,让人望而却步。
这会不会好改一些?这同样没什么希望!这跟1里的问题差不多,很难搞特殊。这样的问题内部也是门清儿,但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说尽力而为。
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哪哪都不错,就那什么不行。并不是意识不到,而是确实解决不了。这就有些像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就是干不掉的“对手”。
或者说,我们在享受某些好的方面荫蔽的同时,也必须承受不好的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竭尽所能做到最好即可,真正的最好往往不是努力就够的,还是需要各种因素的凑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