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你看好哪些投资赛道?# 【投教小问题】定投是否可以分散投资风险?答:A. 可以。
最近A股的行情,让人既兴奋又迷茫。兴奋的是肉眼可见的赚钱效应,迷茫的是热点轮动太快,今天芯片,明天消费,后天机器人……感觉处处是机会,又好像处处有陷阱,生怕自己上错了车、赶错了趟。如果让历史的镜头倒带,我们也不禁思考一个问题:无论是美股那几轮波澜壮阔的长牛,还是A股曾经短暂的疯狂,真正能驱动一轮大牛市并诞生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大牛股的,到底是什么?
答案或许只有一个:「投资于代表未来的新科技。」
读史可以明智。复盘A股过去十几年的资本历程,“新科技”的身影始终贯穿其中,是当之无愧的投资故事主角。第一轮是2009-2010年的智能手机浪潮,万得科技大类指数最高涨幅达73.89%。苹果产业链在A股迎来爆发,国产手机也开始崭露头角。可惜好景不长,行业很快陷入价格战泥潭,行情最终以估值大幅回落告终。第二轮则是2013-2015年的移动互联网狂飙,万得科技大类指数最高上涨180.49%。2013年末4G技术在国内大规模推广,智能手机销量激增,移动支付、社交、游戏等各种应用深度融入生活,将科技股行情推向了极致。第三轮是2019-2021年的新能源全面崛起,万得科技大类指数阶段涨幅达82.69%。在“双碳”目标和政策强力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迎来高速增长期。

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资本市场更加成熟的的美股市场,我们可以发现这个规律更是清晰得“可怕”。上世纪90年代末的狂欢,主角是互联网。雅虎、思科、亚马逊等公司横空出世,投资者对“新经济”充满无限憧憬,“市梦率”估值体系大行其道,纳斯达克指数5年间涨幅超571%,“互联网泡沫”危机也就是那时候发生的。2009年之后的超长牛市,接力棒传到了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手中。苹果、谷歌、Facebook们不仅重塑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创造了惊人的财富神话。

看到这里,大家发现了没,牛市的本质,都是一场围绕“新科技”展开的伟大叙事。这些突破性的新技术,彻底打开了人们对未来的想象力天花板,带来了超越传统估值框架的“市梦率”。正是这种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才构成了点燃市场情绪、吸引天量资金涌入的最根本燃料。理解了牛市的这个底层逻辑,再回看当下的A股,一切似乎豁然开朗。
本轮牛市的主线,依然清晰且坚定地指向“新科技”——核心正是AI和芯片半导体构成的整个科技产业链。自2024年“9·24”行情启动以来,科技板块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最新的万得数据显示,通信、电子、计算机、传媒、机械等“新质生产力”相关板块涨幅,成为绝对主线。个股层面更是牛股辈出,数百只个股涨幅翻倍甚至数倍。我个人认为,这轮由AI驱动的“科技牛”行情,有望贯穿整个牛市周期。其背后的驱动力,一方面是美联储降息预期和全球流动性宽松带来的普遍牛市环境,但更根本的“龙头发动机”是AI革命的持续推进,带动美股科技巨头持续创新高,并强力辐射至A股的算力、芯片等核心环节。

时间回到2025年11月2日的今天。与前几轮科技行情相比,AI所处的产业周期有着显著的不同:它更为早期,故事更长,想象空间更大,同时也意味着波动可能更剧烈。复盘历史,如移动互联网和新能源车行情,都清晰地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海外映射的主题投资阶段(如iPhone引发、特斯拉推动),随后进入国内渗透率提升的景气投资阶段(如国产品牌崛起、销量爆发)。当前的AI行情,其第一阶段(主要由海外大模型突破映射)已告一段落。而随着以DeepSeek-V3.1等为代表的中国大模型取得显著突破,并开始进入实际应用和创新阶段,标志着行情可能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即国内AI产业渗透率提升和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期。参考历史经验,这一阶段往往持续时间更长、上涨斜率也可能更高。然而,这个阶段的道路并非坦途。技术的快速迭代、商业模式的探索、地缘政治带来的供应链风险(如海外技术限制传闻),以及市场情绪的起伏,都可能导致剧烈的震荡和阶段性的回调。这也正是近期热点快速轮动、投资者感到“迷茫”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在寻找AI技术落地过程中,哪些细分领域能最快兑现业绩,哪些公司能真正构建护城河。

那么,对于十月乃至接下来看好的方向是什么?我自己的答案其实已呼之欲出:那就是AI发展最不可或缺的基础——半导体赛道!AI的算力基石是芯片,数据的存储和传输依赖芯片,各种智能终端和机器人的“大脑”同样是芯片。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不仅是国家战略需求,更是支撑本轮科技牛市的硬核逻辑。在波动中,那些真正具备核心技术壁垒、订单充沛、业绩确定性强的细分领域龙头,往往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弹性。
具体到投资实践,我自己近期就重点关注了聚焦半导体产业链的基金产品,比如银华基金旗下的——银华集成电路混合基金(A:013840,C:013841)。这只基金吸引我的核心在于其“聚焦细分龙头+把握产业周期”的策略。翻看基金最新的三季度报告我们可以发现,基金经理并非盲目追逐市场最热门的题材股,而是深入产业链各环节(设计、制造、设备、材料、封装测试等),精挑细选那些拥有核心技术壁垒且估值相对合理的优质企业。例如:
在制造环节:重点配置了国内晶圆代工龙头。这类企业不仅受益于国内芯片设计公司订单的持续转移(国产替代逻辑),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先进制程上的不断突破,是支撑整个产业链升级的关键。
在设备环节:持仓的企业已成功实现了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等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打破了海外巨头的长期垄断,直接受益于国内晶圆厂的大规模扩产。
在材料环节:配置的光刻胶、电子特气等企业,技术不断突破,逐步打入国际供应链,分享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的增长。

买主动类型的基金,本质上还是选择了一位自己相信的基金管理人。这里,我还想重点提一下银华集成电路混合基金的管理人——方建经理。方建经理是清华直博,专业主攻方向就是半导体材料,师从半导体材料领域的中科院院士。他能够及时捕捉行业新趋势,如提前布局新兴的 AI 芯片、车载芯片、先进封装等方向,可以说,他的学历背景、能力圈与半导体行业正相契合。方建经理还拥有 13 年的证券从业年限,7 年的公募基金管理经验,中间也在不同的机构工作过,见过好几轮的市场周期。这让今天的他,更加沉稳。他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性格的道路,也坚信能在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内心的强大和框架的坚固,或许才是方建经理成功的关键。

如果我们从业绩表现上来看,则进一步证明了方建经理的管理能力。方建经理自2021年年底开始接手管理银华集成电路混合基金以来,其任职期间回报率高达44.71%,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仅为9.08%,超额收益率高达35.63%。中长期表现来看,近两年、一年、六个月涨幅分别为50.52%、45.99%、43.33%,均大幅超过业绩比较基准,更是轻轻松松跑赢同类平均。如此的业绩表现,进一步证明了方建经理在半导体芯片这个赛道上的投资能力!

当然,我自己也晓得“长期向好≠立刻V型反转”。行业的真正复苏、政策完全落地、企业业绩兑现,都需要时间。所以,对于那些跟我一样看好半导体芯片长期前景,但又担心短期颠簸的小伙伴,我强烈建议试试“定投”策略,尤其是周定投!为啥是周定投?相比日定投,它能更好地平滑你的成本线,避免被每天的涨跌噪音搞得心神不宁;相比月定投,它的频率更高,能在行业逐步回暖的过程中,更及时地捕捉低位买入机会,不错过收集“廉价筹码”的好时机。我自己就在实践:每周定投1500元,一个月操作4次。这种方式让我的整体持仓成本波动越来越小,心态也稳得像磐石。但一定要记住,定投金额一定要量力而行,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闲钱来投,这是铁律!投资不是赌博,是长期布局。

写在最后:本轮牛市,被许多基金研究员称为A股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科技牛”。它可能不像过去那样齐涨共跌,而是呈现出国家队资金引导、板块有序轮动的新特征。其背后,是“股权财政”逐步替代“土地财政”成为新引擎的时代大背景,承载着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国运之争。美股的长牛历史清晰地告诉我们,强大的资本市场,其结构必须反映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科技板块理应成为其权重中枢与情绪锚。A股正行走在这条路上,科技股的市值占比已显著提升,部分龙头市值甚至超越了传统消费巨头,这是资本市场对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回应。虽然与美股巨头在底层原创技术和全球生态影响力上仍有差距,但方向已然明确。投资于代表未来的新科技,尤其是以AI和半导体为核心的硬科技,不仅是把握本轮牛市主线的关键,更是在参与一场关乎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宏大叙事。这条路充满挑战与波动,但历史的镜头回放无数次告诉我们:唯有拥抱时代浪潮的核心,方能在长期的投资长跑中,收获那份应得的回报。在这个既让人兴奋又难免迷茫的当下,保持清醒、聚焦核心、用对策略,或许是我们穿越波动、与时代共舞的最好方式。$银华集成电路混合A$ $银华集成电路混合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