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晃晃悠悠,今天最高探至4030点,再创近10年新高。
老司基注意到,存在感不强的FOF基金今年意外火出圈。
11月12日,富国智悦稳健90天持有FOF成立,募集规模达17.93亿元,成为FOF市场又一“小爆款”。最近1个月,华泰柏瑞盈泰稳健1天就募集了55.77亿元,广发悦康、华夏盈泰稳健等FOF首募规模均超过15亿元。

截至目前,2025年成立的FOF数量已突破60只,合计募集规模超560亿元,较2024全年的35只、106亿元猛增逾400%。
然而,看似火热的市场背后,FOF行业仍面临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一边是整体规模刚突破2000亿大关,与超36万亿元的公募基金总规模相比仍显渺小;一边是超6成产品规模不足2亿元,今年清算的FOF更是多达31只。
为何小爆款频出?
老司基觉得,FOF基金突然走红,看似偶然,其实是市场环境、产品迭代与渠道扶持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去年924行情以来,FOF产品“上涨跟得住、波动更低”的优势愈发凸显。截至11月12日,股票型FOF和偏股混合型FOF的年内平均收益均超过26%,大幅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18%的涨幅;偏债混合型FOF的年内平均收益达到6.57%,也比大部分债基收益要好,赚钱效应直接激活了投资需求。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11.12
今年FOF产品在策略上实现关键升级,更贴合市场主流需求。一方面,偏债混合型FOF成为发行主力,这类产品以债券为底仓、其他资产做增强,突出回撤控制,精准承接了银行理财分流的稳健资金。另一方面,多元资产配置成为核心亮点,组合中纳入美元债、港股基金、REITS、商品基金等标的,既拓展了收益来源,又提升了回撤控制能力。
还有,代销渠道的深度参与成为FOF破圈的重要推手。以招商银行“TREE长盈计划”为代表的定制化合作模式,通过明确收益与回撤目标、专业投顾督导等方式,降低了产品募集难度。今年多只小爆款FOF均由头部渠道主代销,渠道给予的单独考核与资源倾斜,显著提升了产品曝光度与认购热情。
存在哪些发展瓶颈?
尽管爆款频出,但FOF市场仍存在诸多深层次问题,制约着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25年FOF总规模突破2000亿元,但超60%产品规模不足2亿元。规模过小带来双重弊端:运营上,管理费收入难以覆盖投研成本,无法发挥规模效应;投资上,小基金虽调仓灵活,但议价能力弱,难以获得优质底层基金的优先配置权。另外,当前多数FOF仍局限于A股和境内债券资产,对港股、美股、商品、海外债券等资产的配置比例较低。
与超30万亿元的底层基金规模相比,FOF占比不足 0.7%。部分投资者将FOF视为“双层收费”产品,忽视其专业配置和风险控制的核心价值,认知偏差影响了资金的持续流入。
我们该如何投资?
截至11月12日,今年表现最好的20只偏股型FOF基金年内收益均超过30%。其中,由曾辉管理的国泰优选领航一年持有A(013279)年内收益高达70%,高居同类第一。
穿透底层资产来看,该基金约80%仓位配置了黄金股票ETF、稀土ETF和新能源ETF等产品,今年表现均非常亮眼。
2025年偏股型FOF基金业绩排名前20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5.11.12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布局FOF首先需明确需求,匹配产品类型。保守型投资者可优先选择债券型FOF或稳健养老目标FOF,权益资产比例通常在0-30%;平衡型投资者适合关注混合型FOF,权益中枢在30%-60%;进取型投资者可选择高权益仓位FOF,别乱买一通。
另外,头部基金公司产品线丰富,内部FOF可优先配置自家优质基金,信息透明度和调仓效率更高。目前FOF管理规模前十的基金公司包括中欧、兴证全球、富国、易方达、华夏基金等。
需要注意的是,FOF通常不双重收费,持有自家基金部分会免除管理费,但需综合关注申赎费、管理费等成本。个人养老金投资者应选择Y类份额,享受税收递延优惠。
老司基认为,FOF基金是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有效工具,但需摒弃"爆款即优"的惯性思维,坚持从需求出发、优选管理人、理解产品特性、长期持有的原则。随着跨市场配置能力提升和投资者教育深化,FOF有望从小爆款走向大时代。
#沪指刷新10年新高!4100点指日可待?#
#多重利好催化!新能源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