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资金还在为美股高估值纠结时,港股科技板块已悄然上演“逆袭剧本”。截至2025年5月14日,恒生科技指数本月累计上涨15.3%,创下2021年以来最强单月表现。这轮行情背后,既有AI技术商业化落地提速的产业逻辑,也有“低估值+流动性改善”的共振催化——聪明的投资者早已嗅到机遇,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港股科技板块超3800亿港元,外资回流规模同步创下三年新高。
在这场估值修复浪潮中,$汇添富恒生科技ETF联接发起式(QDI$ (013128)成为众多资金的“效率之选”。该基金昨日单日上涨1.87%,近6个月累计回报22.13%,近一年收益更扩大至31.65%,近两年涨幅达39.48%,业绩表现吸睛亮眼!
更难得的是,其综合费率仅0.4%/年,不足同类产品平均费率(0.55%-1.5%)的三分之一——以10万元投资计算,每年可省下超千元成本,省到即赚到。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种“低成本高弹性”的特性,恰好化解了港股波动大的焦虑:既能抓住科技龙头的成长红利,又无需为频繁调仓支付高昂代价。
当前港股科技的吸引力,本质是“三重底”的叠加:
估值底:经历近期反弹,恒生科技指数动态市盈率仍仅25倍,处于近十年30%分位,较纳斯达克指数折价超40%。以腾讯、小米为代表的成分股,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速达58%,业绩支撑下估值修复远未结束。
政策底:内地“数字经济2.0”战略加速推进,半导体、AI等领域研发补贴加码,港股科技企业成直接受益者。香港市场近期推出“科企上市绿色通道”,允许未盈利硬科技企业IPO,进一步激活板块活力。
资金底:美联储年内两次降息释放宽松信号,港元流动性显著改善,外资配置中概股意愿回升。与此同时,南向资金连续18周净买入,单日最高流入超200亿港元,形成内外资合力。
历史经验表明,科技股行情往往在分歧中启动。当前市场对港股存在两大认知差:
其一,AI变现速度被低估。腾讯视频号广告收入年内增长35%,阿里云智能业务利润率突破10%,美团无人机配送落地10城——这些创新业务正从“烧钱投入”转向“现金流奶牛”。
其二,全球化优势被忽视。港股科技龙头海外收入占比普遍超30%,在东南亚电商、中东云计算等市场建立壁垒,并持续打开新兴市场增量空间。
站在当前时点,港股科技板块犹如“压紧的弹簧”:向上有估值修复、业绩增长、流动性宽松的三重推力,向下则有政策托底和资金增持的坚实支撑。选择一只费率低廉、弹性充足的工具型产品,或许就是参与这场科技盛宴的“最佳入场券”。#失守3200美元!金价缘何遭"急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