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投资者正掀起一场“中国资产重估”浪潮,而港股科技板块无疑是这场浪潮中的核心阵地。随着中国AI技术突破(如DeepSeek大模型)、新能源车销量爆发(小米汽车订单超10万辆)等硬核成果的涌现,市场对港股科技股的信心持续升温。数据显示,港股科技龙头当前市盈率普遍仅15-20倍,远低于美股科技股,估值洼地效应显著。而政策红利与盈利确定性的双重加持,更让这一板块成为资金眼中的“必争之地”!香港T+1结算制度即将落地,中东资本通过ETF加速流入,腾讯、小米等企业研发投入超A股同行3倍,一季度净利润增速亮眼。在科技股重估浪潮中,港股科技是配置首选!
在这场价值重估的盛宴中,$汇添富恒生科技ETF联接发起式(QDI$ C(013128)凭借“低费率+高弹性”的独特优势,成为投资者把握机遇的高效工具。作为紧密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基金,其持仓覆盖腾讯、阿里、小米、美团等港股科技龙头,充分受益于AI商业化、消费电子复苏等趋势。以近期表现为例,该基金自4月25日至5月6日实现五连涨,近1月涨幅达16.78%,近1年涨幅扩增至31.90%,展现出强劲的反弹动能。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港股科技股的波动性可能带来操作难度,但通过指数基金布局,既能分散风险,又能一键锁定龙头企业的成长红利,一举两得!
此外投资成本是长期收益的关键。该基金以综合年化费率仅0.4%的极致性价比,大幅低于同类产品0.55%-1.5%的平均水平。对于投资者来说,更低的费率意味着在投资过程中能够节省更多的成本,从而提高实际收益。此外,在QDII额度普遍紧张的当下,该基金仍保持充足额度且未设限购,投资者可随时低位补仓,避免因“额度告罄”错失布局良机。
从市场环境看,港股科技板块正迎来“天时地利人和”。政策端,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中东主权基金通过港股通持续加仓;业绩端,腾讯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5%,小米汽车、京东物流等企业订单与盈利超预期;资金端,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5870亿港元,外资回流趋势明确。中金公司指出,港股科技股的估值修复远未结束,尤其是AI、新能源等细分领域,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历史经验表明,低估值的黄金窗口往往稍纵即逝。2024年港股科技板块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而2025年一季度以来,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盈利增速继续领跑,印证了其“高弹性”特质。对于普通投资者,与其在波动中频繁操作,不如借助费率低廉、额度充足的工具长期持有,静待花开。#关于关税,特朗普又有新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