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港股科技板块延续调整态势,市场情绪受短期波动影响明显。但换个角度看,这或许是布局的好时机。有分析指出,AI 技术正以超预期速度普及,叠加成本端突破,商业化应用场景有望加速落地。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中,互联网、半导体、智能驾驶等领域龙头企业在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优势,技术迭代与政策支持下,长期增长逻辑未改。
当前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PE-TTM)仅 20.5 倍,处于近一年6%的历史分位,估值低于 93.92% 的时间。这意味着,经过此轮调整,港股科技股的性价比已十分突出。更值得注意的是,南向资金近期加速布局,4月9日单日净买入 356 亿港元创历史新高,显示资金对港股科技长期价值的认可。
在具体操作上,我选择通过$汇添富恒生科技ETF联接发起式(QDI$ (013128)参与市场。这只基金有两个显著优势:一是费用成本极低,二是额度管理灵活。
先说费用。该基金申购费率为 0%,管理费率 0.15%/ 年、托管费率 0.05%/ 年、销售服务费率 0.20%/ 年,合计年费率仅 0.4%。对比同类产品,平均管理费率 0.80%、总费率 1.24%,选择这只基金每年可节省 0.84% 的成本。以 100 万元投资为例,持有一年能多赚 8400 元,
更划算!
再看额度。与部分同类产品单日限购不同,该基金目前额度充足,适合在市场回调时灵活加仓。让投资者能更主动地把握低位布局机会,避免因额度限制错失行情。从业绩表现看,这只基金的中长期回报也可圈可点。近 1 周反弹 8.57%,近 3 月上涨 13.88%,近 1 年涨幅达 44.22%,业绩方面也有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港股科技股的海外收入结构为其提供了 “抗政策干扰” 的特性。数据显示,权重较高的互联网公司海外收入占比普遍在 10% 左右,而硬件类企业虽海外收入占比高,但在指数中权重较低。叠加当前港股科技股在美收入占比仅 1.7%,受外贸政策实际影响有限。这种“内外双循环”的收入结构,让港股科技股在外部冲击下更具韧性。
站在 AI 技术革命的关键节点,港股科技龙头正迎来价值重估机遇。DeepSeek 等国产大模型的突破,不仅打破了硅谷垄断,更推动中国科技产业链从“跟随”转向“引领”。此时布局,既能享受低估值修复红利,又能捕捉 AI 商业化带来的增长空间。#DHgate在美国火了,苹果排名飙升至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