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港股收盘后,京东亮出一季度收入3011亿元、同比激增15.8%的财报,直接带火了恒生科技指数夜期合约。这已是本月第三家交出超预期成绩单的科技巨头,港交所的锣声似乎正在与华尔街的钟声此起彼伏——数据显示,2025年已有12家中概股启动二次上市流程,回流企业数量较去年同期翻倍,港股科技板块的"餐桌"正迎来前所未有的丰盛时代。
这场盛宴背后是政策红利的持续加码。港交所4月推出的"科企专线"改革,允许生物科技、AI等前沿企业以保密方式提交上市申请,叠加T+1结算、人民币计价等创新机制,让港股成为硬科技企业的"黄金登陆点"。高盛最新测算显示,中概股若全部回流,将直接提升港股日均成交额52%,其中金融科技、智能硬件等细分领域新增流动性尤为显著,拼多多、蔚来等标杆企业的回归预期更是让市场心跳加速。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场饕餮盛宴的参与方式尤为关键。截至5月14日,紧密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汇添富恒生科技ETF联接发起式(QDI$ (013128)单日上涨1.87%,近6月累计涨幅达22.13%,近1年、2年收益率分别扩大至31.65%和39.48%,稳稳占据同类业绩榜首,值得关注!
更令人心动的是其"省到就是赚到"的极致费率,0.15%管理费+0.05%托管费+0.2%销售服务费的组合拳,将年化成本牢牢锁定在0.4%,相较同类产品每年至少省下150元/万元的"隐形成本"——这笔钱若滚入复利,十年后相当于白赚14%的本金。
资金流向正印证着市场共识。5月以来,南向资金日均净买入超50亿港元,其中科技板块占比突破七成。外资机构也没闲着,贝莱德、富达等巨头悄然增持美团、小米等成份股,摩根士丹利更将港股科技板块评级从"中性"上调至"增持"。这种内外资共振的格局,让恒生科技指数如同装上双引擎:既有本土政策的精准滴灌,又享全球资本的价值重估。
站在当下时点,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与其在数百只科技股中大海捞针,不如借道指数基金捕获板块收益。$汇添富恒生科技ETF联接发起式(QDI$ (013128)凭借"费率地板价+业绩天花板"的双重优势,恰似递给投资者的智能筷子——无需辨别菜品成色,一键夹取整桌精华。毕竟在满汉全席的餐桌上,吃得实惠又尽兴,才是真正的投资智慧。#华为、腾讯等巨头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