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事件点评
1.时间线:
2023年11月中下旬,进行“国谈”;
2023年12月中旬,公布国家医保目录调整结果;
2024年1月1日,正式执行新版医保药品目录。
2.热点事件:
12月13日,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医保目录)调整情况。

3.点评:医药重磅利好落地!直接利好药品相关企业。
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调整信息,本次新增了126种药品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仅有1种药品被调出。调整后,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3088种,其中包括1698种西药和1390种中成药。

(1)目录调整结果基本符合预期:患者受益,提振行业创新信心
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经连续6年进行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形成了常态化的调整机制。调整程序规则更加完善,评审测算更加透明,使得企业对药品价格的预期更为客观理性。同时,随着新药上市数量的增加,此次调整进一步提高了药品纳入目录的数量,患者有望更加受益,同时也为医药行业的创新注入信心,坚定了临床价值导向。总体而言,目录调整结果符合市场预期。
(2)医保目录覆盖更多临床价值较高的新药
经过6轮调整,医保药品目录累计新增744个药品,其中谈判新增446个,覆盖了目录全部31个治疗领域。
谈判准入的药品中,肿瘤用药达到100个,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病用药93个。通过谈判纳入目录的药品主要是近年来上市的临床价值较高的药品,大量新机制、新靶点的药品也被纳入医保药品目录。与2017年相比,医保目录中肿瘤的靶向用药从无到有,达到74种,不同代际靶向药的多样化选择在治疗领域得以实现。
(二)医保谈判简介与回顾
1. 医保谈判的概念、形式、目的
所谓国谈,即国家医保药品谈判,其目的是使百姓能够负担得起价格高昂的独家药、专利药、创新药等药品,通过医保部门与药企的价格谈判来实现降价,同时国家帮助百姓承担一部分药品费用。
在这里划重点,独家药、专利药、创新药是国谈的重点,这一点是区别于集采的。
2. 医保谈判的大致流程
从谈判机制与规则上看,经过17年以来的六轮医保谈判,药品的谈判机制已逐渐常态化。按照时间顺序看,药品想要进入医保目录,需要进行企业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谈判竞价等环节,只有在最终的谈判或竞价环节达成共识,药品才能被成功纳入医保目录。
3. 规则回顾:《谈判药品续约规则》
在这里,小编和大家简单聊聊7月份的谈判药品续约规则,总的来看从“追求砍价”到明确、温和。说到医保谈判,2023年7月发布的《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和指引作用。
谈判药品续约的模式也更加具备可操作性,更加有利于患者与药企。
除了常规的谈判新增以外,还包含了简易新增与重新谈判两种方式。下图是小编找到的一些规则梳理,供参考,但可能还是有一些理解的成本,各位可以继续看下文。

(1)简易续约
在简易续约规则下,新增适应症可无须满足协议期快速确定调整幅度,有利于造福患者;
对于“老品种”降幅减半:对于连续纳入目录“协议期内谈判药品部分”超过4年的品种,支付标准与4年及以内品种相比降幅减半。
对于新增适应症的品种扣除已有降幅:品种2022年通过重新谈判或补充协议方式增加适应症的药品,在今年计算续约降幅时,将把上次已发生的降幅扣减。
(2)重新谈判
什么企业可以重新谈判?
对于所有对此前谈判结果或本轮简易续约规则决定的支付标准不满意的创新药,只要不满意就可以重新谈,并且强调了重新谈判后降幅低于简易续约规则的可能性。
重新谈判有什么影响?
有利于药企适度减少药品价格降幅,解决简易续约降幅固定的问题,为具备明显优势药品的药企争取到合理溢价,激发药企的积极性。
(3)续约规则对行业有什么影响
续约规则对药品的价格降幅调整开始放松,对药企来说是相对利好。
其中,对中长期的老品种药品而言,续约规则明确了降幅的计算规则,整体而言药品降幅减小、价格趋稳;
另一方面,医保基金支出预算由销售金额65%改为以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药品费用计算,降幅调整标准也随之提高,如此一来部分销售额不高的药品能够进一步回避降幅调整。
总结
经过多年来的国谈,医保谈判的流程科学不断合理化,同时确保药品的可及性并激发药企的积极性,在医保谈判政策逐步温和、鼓励创新的大背景下,创新药医保准入降幅趋向收窄,疗效好、临床稀缺的创新品种将愈发有较强的定价能力,实现以价换量,有利于国内医药行业可持续性的创新发展。

$华夏创新医药龙头混合A(OTCFUND|012981)$$华夏创新医药龙头混合C(OTCFUND|012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