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赛道后市展望:政策技术双轮驱动,AI协同打开增长空间近期,在储能与AI电力需
#观点搭子团火热招募中!# #汇财友道# 储能赛道后市展望:政策技术双轮驱动,AI协同打开增长空间近期,在储能与AI电力需求的双重催化下,电池及储能板块关注度持续攀升。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调节资源,储能不仅是新能源消纳的"缓冲器",更在AI算力中心供电保障等场景中展现出多元价值。从政策导向、技术迭代、市场需求三维度分析,叠加AI协同的创新突破,储能赛道后市具备明确增长逻辑,但仍需警惕潜在风险。政策加码构筑发展基石,市场机制持续完善政策支持是储能赛道规模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国家发改委、能源局9月印发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三年内全国新增储能装机超1亿千瓦,2027年底达1.8亿千瓦以上,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这一目标为行业提供了清晰的增长路径,相较于2024年底7376万千瓦的装机规模,未来三年复合增速将保持高位。政策红利更体现在市场机制的完善上。方案明确推动"新能源 储能"一体化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鼓励探索转动惯量等新型辅助服务品种,完善容量电价机制。这意味着储能资产将摆脱单一调峰功能,通过多元收益模式提升盈利能力,为投资者提供更稳定的回报预期,显著改善行业投资环境。技术突破拓宽应用边界,长时储能成新焦点技术创新正在重塑储能赛道的竞争格局。当前锂离子电池仍占据装机主导地位,但液流电池、压缩空气等新型技术路线加速突破,尤其在长时储能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全钒液流电池凭借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的特性,已进入商业化初期阶段,伟力得100MW/400MWh电站、云南楚雄300MW/1200MWh项目等陆续开工。中信证券预测,2027年全钒液流电池市场空间将达109亿元,较2025年实现翻倍增长。成本下降为技术落地提供支撑。2023-2024年国内液流电池系统价格已从2.83元/Wh降至2.42元/Wh,高工产研预计2026年有望突破2元/Wh关口。同时,锂离子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和材料优化,成本持续下探,叠加构网型储能技术的成熟,储能系统的电网适配能力显著提升,为大规模并网奠定基础。国内外需求共振爆发,AI协同创造增量价值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成为赛道高景气的核心支撑。国内层面,新能源装机激增带来消纳压力,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430吉瓦时,已超2024年全年30%;海外市场更呈现爆发式增长,欧洲、中东等地电力紧缺推动储能需求激增,前三季度中国储能出海订单同比增长131.75%。AI与储能的协同融合更打开了增量空间。远景科技与Statera合作的英国Carrington项目便是典型案例,该680MW/1360MWh储能项目依托能源大模型,实现电价预测准确率超90%,通过"预测-调度-交易"闭环算法优化充放电策略,使储能资产从"硬件设备"升级为"智能收益工具"。同时,AI算力中心的快速扩张催生了AIDC配储需求,既保障供电稳定又实现绿电消纳,形成新的需求增长点。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