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搭子团火热招募中!# #汇财友道# $汇添富中证电池主题ETF发起式联接C$ 在全球“双碳”目标深化与能源结构转型加速的大背景下,储能赛道已从新能源产业链的“配套环节”跃升为保障能源安全、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核心支柱,后市正迎来“政策锚定+需求爆发+技术迭代+盈利修复”的多重利好共振,中长期成长逻辑坚实,短期调整反而为布局提供了优质窗口。政策层面的强力护航构成赛道发展的“压舱石”,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1.8亿千瓦以上,将此前的市场预测转化为硬性政策底线,叠加2033年风电和太阳能总装机目标达36亿千瓦的长期规划,催生了持续且确定的装机需求,中信证券据此上调2025-2027年国内储能装机预测至140/190/230GWh,对应复合增长率达28%。更关键的是,盈利机制的持续完善破解了行业发展的核心瓶颈,多省份密集出台容量电价补偿政策,宁夏明确2026年起执行165元/kW·年的容量电价,内蒙古、甘肃等地储能项目IRR已提升至6.3%-11.5%,而“136号文”推动的新能源全量入市,让现货价差收益逐步成为独立储能的核心收入来源,标志着行业从“政策强配”向“价值驱动”转型,跨越盈利拐点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海内外市场需求的双重爆发,为储能赛道打开了广阔的增长空间,形成“国内规模化放量+海外高景气渗透”的双线增长格局。国内市场方面,新能源装机的快速扩张成为储能需求的核心引擎,每年2-3亿千瓦的风电、光伏新增装机量,必然同步催生巨量储能配套需求,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型储能装机已达95GW/222GWh,距离2027年目标仍有翻倍增长空间。应用场景也在持续扩容,从传统的新能源配储向电网侧调峰、工商业削峰填谷、户用储能等多领域延伸,尤其在电力现货市场改革推进下,储能作为灵活性调节资源的价值日益凸显。海外市场同样表现强劲,欧美户用与工商业储能需求保持高景气,澳洲、东欧等地户储市场率先推动小电芯涨价,带动全球储能供应链需求升温,国内头部企业出口占比持续提升,远景储能等企业电芯出口比例已超50%,海外本土化布局加速推进,北美首条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产线投产爬产,为全球份额提升奠定基础。需求的旺盛直接体现在产业端,头部电池企业订单饱满、产能紧缺,部分企业2026年储能电池订单已接近排满,工厂持续满负荷运转,供需格局的改善正在推动行业走出长期通缩局面。
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是储能赛道持续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从电芯、设备到系统集成,全产业链都在经历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的变革。电芯领域正处于从300+Ah向500+Ah及更大容量升级的关键窗口期,700Ah+产品已进入量产准备阶段,大容量电芯的规模化应用可使系统成本降低约40%,当前储能系统成本较三年前已下降80%,部分地区度电成本低于2毛钱,平价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激活了市场需求。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发展,锂离子电池储能仍为主流,抽水蓄能、液流电池等技术路线不断完善,应用场景持续丰富,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差异化需求。核心零部件领域,PCS储能变流器、BMS电池管理系统等技术不断突破,阳光电源在交流侧凭借电网技术沉淀占据领先,宁德时代、比亚迪则依托电芯优势实现全产业链布局,从锂矿到系统集成的垂直整合模式,构建了强大的成本与技术壁垒。产业生态的成熟也推动了行业效率提升,系统集成商、PCS厂商、电芯巨头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研发与规模化生产优势,不断提升市场集中度,推动行业从无序竞争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产业链盈利修复与估值优势的叠加,进一步夯实了储能赛道的配置价值,板块正迎来基本面与估值的双重修复。此前受行业通缩影响,储能企业盈利承压,甚至出现部分集成商低于成本销售的非理性竞争现象,但随着需求回升与价格传导顺畅,行业盈利进入修复通道。2025年二季度以来,50/100Ah小电芯率先涨价3-5分/Wh,三季度280/314Ah电芯陆续涨价1-2分/Wh,头部厂家国内储能系统价格见底回升,电池厂与头部系统集成商将率先享受价格上涨带来的增量收益,摆脱“不赚钱”的困境。估值方面,当前储能行业2026年PE集中在15-20倍区间,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安全边际较高,相较于新能源其他细分赛道与成长板块,具备显著的估值优势。资金层面,随着行业景气度提升与盈利预期改善,资金回流迹象明显,前期低迷的储能板块受益于流动性轮动修复,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当然,储能赛道在高速发展中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警惕行业无序竞争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部分企业低于成本销售的模式不仅威胁电站安全与效益,还可能削弱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海外贸易壁垒、电力市场收益摊薄、产业链价格波动等风险也可能对行业发展造成阶段性扰动。但这些挑战均无法改变行业长期成长趋势,随着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市场机制的完善以及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推进,行业竞争将逐步走向规范,优质企业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展望后市,储能赛道作为新能源革命与能源安全战略的核心交汇点,成长确定性极高,有望成长为万亿级规模的支柱产业。从投资角度看,可重点关注三大主线:一是具备全产业链布局与规模化优势的电芯巨头,受益于电芯涨价与份额提升;二是在PCS、BMS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具备技术壁垒的企业,分享细分赛道成长红利;三是海外布局领先、具备国际化交付能力的系统集成商,把握全球高景气市场机遇。总体而言,储能赛道后市增长逻辑清晰、空间广阔,政策、需求、技术、盈利四大核心驱动因素共振,当前正处于布局的黄金时期,长期持有有望充分分享能源转型带来的产业红利。@汇添富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