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财友道##高低切优选电池#随着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普及,储能电池的需求迅速增长。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预计将同比增长超过30%,而中国市场的增速更是。这种爆发性的需求增长无疑为储能电池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技术进步使得储能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成本下降,应用更广泛。 目前,无论是锂电池还是其他类型的储能电池,其能量密度都在不断提高,成本逐渐下降,同时安全性也在不断增强。例如,锂电池的循环次数已经从过去的几千次提升到现在的上万次,这不仅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还降低了整体成本。技术的进步使得储能电池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从大型电网储能到家庭储能设备,市场空间被不断打开。
相较于 CPO、PCB 等已经受到市场热炒的板块,储能电池板块的估值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这意味着其上升空间巨大。随着下游需求的持续释放,相关企业的业绩也将逐步兑现,因此储能电池被视为低位的黄金赛道。
需求端: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电动工具等下游需求持续增长。例如,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30%,叠加欧美市场政策支持(如美国IRA法案),产业链景气度有望维持高位。
技术端:电池技术迭代(如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和成本下降(锂资源回收、材料创新)为行业提供长期竞争力。
政策端:各国“双碳”目标推动清洁能源投资,电池作为核心储能和动力载体,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
从近期行情看,电池板块在A股市场中表现活跃,显示资金对高成长赛道的偏好。
汇添富中证电池主题ETF联接C基金作为跟踪中证电池主题指数的被动型工具,其持仓结构严格遵循指数编制规则,实现对电池产业链龙头企业的系统性覆盖。该指数成分股分布呈现显著的中游集中特征,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锂电材料及设备等核心环节,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头部企业合计权重超过40%,充分反映行业马太效应。从技术路线看,指数成分股中固态电池相关企业占比约30%,包括赣锋锂业、当升科技等布局硫化物电解质与高镍正极材料的标的,与行业技术迭代方向高度吻合。这种配置结构既把握了当前液态锂电池的规模化优势,又前瞻性布局下一代技术突破点,形成传统产能与创新驱动的双重保障。
从产业链协同角度观察,该基金通过指数成分股实现了上下游纵向覆盖。上游资源环节配置天齐锂业、华友钴业等具备资源自给能力的标的;中游制造环节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电芯龙头为核心;下游应用端则涵盖阳光电源、派能科技等储能系统集成商,形成从矿产到终端的完整产业链映射。这种全链条布局有效对冲单一环节波动风险,例如2025年三季度碳酸锂价格反弹期间,上游资源股权重提升抵消了部分中游材料企业的利润压力。值得注意的是,指数对海外市场敞口的覆盖主要通过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出口占比超30%的龙头企业实现,这类企业受益于全球新能源转型红利,2025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增速达45%-60%,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截至2025年9月末,该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达35.20%,跑赢中证电池指数基准1.8个百分点,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结构性优势。首先是指数成分股调整带来的红利捕获,2025年6月指数调入固态电池设备厂商先导智能等标的,其在三季度受益于干法电极设备订单增长,股价累计上涨39.57%,贡献显著超额收益。其次是成分股内部分化下的自然选择效应,龙头企业在行业复苏阶段展现出更强盈利弹性,如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3.3%,远超二线厂商平均12%的增速,推动指数头部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最后是汇率波动带来的意外增益,基金持有的海外业务占比较高的成分股,如亿纬锂能欧洲储能订单以欧元结算,在人民币贬值周期中获得约3%的汇兑收益增厚。
与主动管理型基金相比,该产品的业绩特征呈现明显差异化。在2025年电池板块的反弹行情中,主动基金平均收益为38.7%,略高于指数基金的35.2%,但前10%的主动产品收益达60%以上,同时后10%产品收益不足15%,业绩离散度显著高于指数工具。这种分化印证了被动产品在Beta收益获取上的稳定性优势,特别是在技术路线快速迭代的电池行业,主动基金经理对技术路径的判断偏差可能导致重大选股失误,如部分重注磷酸铁锂路线的基金在固态电池突破期遭遇大幅回撤。从风险调整后收益看,该基金年化波动率28%,低于主动基金平均32%的水平,夏普比率0.89则优于行业中位数0.76,体现更优的收益风险比。
固态电池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预计将在2026-2027年实现量产,能量密度达到400-500Wh/kg,安全性显著提升。根据最新行业数据,硫化物电解质路线已成为主流选择,其量产电导率已达10⁻ S/cm量级,显著优于传统液态电解质。比亚迪等企业已实现400Wh/kg能量密度的产品商业化,而实验室数据更是突破600Wh/kg,为未来技术迭代提供了明确路径。这一技术突破将直接推动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突破1500公里,同时储能度电成本有望降至0.03元/Wh,彻底改变能源存储的经济性。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固态电池产业已形成明确的商业化时间表。中国《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性国标于2025年3月实施,对热扩散等安全性指标提出更高要求,直接推动企业向固态技术转型。与此同时,《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首次明确了行业定义与测试规范,为产业化扫清了制度障碍8。市场预测显示,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超两千亿元,其中国内市场有望在2027年前后迎来爆发式增长。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头部企业已宣布2027年小批量生产计划,上汽集团、长安汽车等车企也规划在2026-2027年间完成50GWh电芯产能建设。
产业链协同创新正在加速技术落地。从上游材料到终端应用,固态电池已形成"研发-中试-量产"的完整闭环。德尔汽车计划2025年底前建成首条中试线,赢合科技等设备企业通过核心工艺突破支撑了技术落地效率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优势使其成为飞行汽车、深海探测等新兴领域的重要能源解决方案。行业共识认为,随着2026年新国标的全面实施,全固态电池将加速替代传统锂离子电池,重塑全球动力电池竞争格局。
汇添富中证电池主题ETF联接C基金在当前电池行业景气回升与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展现出显著配置价值。从行业基本面看,2025年二季度电池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22.6%,连续两个季度转正,盈利改善趋势明确。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成为核心驱动力,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同比增长97%,其中国内企业贡献超90%份额,而该基金对储能环节的覆盖度达25%-30%,与行业需求结构高度匹配。技术层面,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2026-2027年量产预期强烈,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的技术路线已获头部企业验证,基金持仓中固态电池相关企业权重占比30%,能够充分捕捉技术升级红利。
工具属性上该基金具备显著成本与流动性优势。其0.5%的管理费率与80%的年换手率显著低于主动管理型基金,且作为ETF联接产品买卖价差低于普通指数基金,适合作为核心配置工具。持仓透明度方面,该基金每日更新组合信息,有效规避主动基金常见的风格漂移风险。从估值安全边际看,当前电池板块市盈率处于历史26.2%分位,而基金前两大重仓股宁德时代、比亚迪合计权重超40%,这两家企业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3.3%和28.1%,龙头估值修复动能充足。
资金面与政策环境形成双重支撑。2025年9月电池板块日均成交额较8月增长128%,全市场电池主题ETF规模增幅达125%,反映资金共识正在强化。政策端《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新能源车销量目标,同时"反内卷"政策推动产业链价格自律,加速落后产能出清,为基金持仓的龙头企业创造更优竞争环境。海外市场拓展提供额外增长极,基金通过宁德时代等出口占比超30%的企业,分享全球储能需求爆发红利,2025年1-8月我国动力电池出口同比增长30.3%。
新能源是未来30年的确定性赛道,但投资需遵循“长期逻辑+短期估值”的平衡。电池板块的高成长性与高波动性并存,适合风险偏好中高、能接受短期波动的投资者。对于普通投资者,通过ETF如汇添富中证电池主题ETF发起式联接C参与行业红利是较为高效的方式,但需避免追高,并关注产业政策和技术突破的进展。@汇添富基金
$汇添富中证电池主题ETF发起式联接C(OTCFUND|012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