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行情,毫无疑问,我更看好港股科技,今年上半年一路猛涨的港股科技板块,进入10月后突然“踩了刹车”。相信不少投资者都有同感,之前躺着赚钱的日子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指数上蹿下跳,手里的持仓一会儿红一会儿绿,心里别提多慌了,这波震荡到底要持续多久?后续还有没有上涨动力?
其实不用太焦虑,综合各大机构的观点来看,港股科技股的长期逻辑并没变,想要把握机会,盯着流动性、产业、估值、盈利这四个关键点就行。
大家最关心的流动性,这可是市场的“活水”。现在美联储12月降息的预期越来越浓,一旦落地,全球的资金就会到处找性价比高的资产,而港股作为全球范围内的优质风险资产,肯定会吸引不少海外资金回流 。再加上南向资金一直在疯狂抄底,还有腾讯、阿里这些巨头动不动就拿出几百亿港元回购股票,这无疑给市场注入了强心剂 。有了这些资金托底,市场波动自然会少一些底气。
产业催化,这是科技股上涨的核心引擎。现在AI浪潮正劲,港股里的互联网巨头手里有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不管是AI大模型还是智能办公、直播电商这些落地场景,都在不断突破,有望开辟新的增长曲线。除了AI,创新药也是个亮点,不受关税摩擦影响,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后续潜力不小。
再看估值优势,这可是港股科技股的“杀手锏”。现在恒生科技指数的NTM PE大概16.7倍,处于过去两年的中等水平,跟美股的科技巨头比起来更是便宜不少,美股M7的Forward PE有23倍,而港股核心科技公司才15倍,增速却差不多。要知道,经过前几年的调整,港股科技的估值已经挤掉了不少泡沫,现在相当于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差不多增长潜力的资产,性价比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
最后是盈利预期,赚钱能力才是硬道理,国内主要互联网公司收入同比涨了12%,净利润增速更是达到23%,全年净利润涨了35%,机构预测2026年还能维持10%以上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而且企业经营效率越来越高,现金流也很充沛,既能支撑回购分红,也能投入新业务研发,形成良性循环 。
长期来看,只要这四大核心要素没有变,港股科技股的投资价值就还在。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不用纠结于短期的涨跌,不妨把眼光放长远,跟着产业趋势和资金流向走,或许能在震荡中找到更好的布局机会。@广发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