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刷新10年新高!4100点指日可待?# 在当前时点,科技板块的热度具备持续性基础,但需关注结构性分化和风险因素。
一、科技板块热度持续的核心逻辑
政策与产业共振强化 政策端: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3.3万亿元,政策工具从资金支持转向“需求引导+场景开放+标准制定”,硬科技成为重点方向。
产业端:AI产业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生成式AI用户规模超5亿,渗透率突破60%;机器人、量子计算等新兴领域需求爆发,技术迭代速度远超预期。
全球流动性宽松支撑
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年内已降息50BP),美元走弱推动资本流向新兴市场。港股科技板块作为中国新经济代表,外资配置意愿增强。
技术驱动的长期成长性
AI从“算力竞赛”转向“应用裂变”,端侧智能和硬科技突破提供持续增长动力。
二、后市机会
机会方向
港股科技板块的估值修复潜力
港股科技股(如腾讯、阿里巴巴、小米等)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叠加外资回流和AI商业化落地,存在修复空间。
广发恒生科技ETF联接C(QDII)覆盖港股科技龙头,受益于外资配置逻辑。
结构性细分赛道
AI基础设施:算力硬件、AI芯片设计。
国产替代:半导体设备、材料环节。
新兴应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
产品优势
聚焦港股科技龙头:覆盖腾讯、阿里巴巴、美团等港股科技核心资产,受益于外资回流和AI商业化落地。
分散风险:通过ETF形式投资一篮子股票,避免单一企业风险。
QDII机制:适合希望配置港股科技但缺乏境外投资渠道的投资者。
科技板块的热度在政策、产业、流动性三重支撑下具备持续性,但需关注结构性分化和风险。广发恒生科技ETF联接C作为港股科技龙头的配置工具,适合长期看好中国新经济和AI产业的投资者,但需结合汇率波动和估值修复节奏灵活调整。建议将其作为科技板块配置的“核心+卫星”策略中的一部分,同时关注A股硬科技的补涨机会。@广发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