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7 20:35:35 天天基金iPhone版 发布于 天津
$广发成长启航混合C$$广发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广发港股通科技E

#畅聊科技板块的投资价值#
$广发成长启航混合C$
$广发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
$广发港股通科技ETF联接C$


最近不少朋友问我:“科技股涨了这么久,10月突然震荡回调,现在还能不能买?”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毕竟去年底今年初那波反弹要是没赶上,现在看着科技板块又晃晃悠悠站上风口,心里难免痒痒。但投资这事儿,光凭“感觉”可不行,得把眼前的波动、背后的逻辑,还有未来的可能性都捋清楚了再说。
先说说眼下的情况。10月以来,科技板块确实不像上半年那样“一路高歌”了。像AI算力、半导体、光模块这些前期涨得猛的细分领域,最近明显出现“获利回吐”——简单说就是之前赚了钱的投资者,趁着市场震荡赶紧落袋为安。这种调整其实挺正常,毕竟再好的板块也不可能天天涨,涨多了总得喘口气。但调整归调整,市场的热度真降下来了吗?倒也未必。你看美联储今年已经连着两次降息,总共降了50个基点,全球流动性开始宽松了;再加上美元最近有点走弱,全球资本正从美国往新兴市场流,A股和港股的科技板块很可能跟着“喝汤”。更关键的是,国内的政策风向一直没变——“人工智能+行动”正在推进,“十五五”规划里科技创新还是重点扶持对象。这些大背景撑着,科技板块的底气其实还在。
那科技板块的热度到底能不能持续?我的看法是:短期可能会有波动,但中长期的主线地位很难撼动。为啥这么说?咱们从几个实实在在的支撑点来看。
首先是产业趋势不可逆。现在全球都在搞AI革命,这可不是炒概念,而是真真切切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技术突破。国内这边,“人工智能+”行动正在各个行业落地——工厂里用AI优化生产线,医院里用AI辅助诊断,甚至连农业都能用AI预测收成。这些应用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已经在创造实际价值了。技术硬件、半导体这些子行业,因为AI的需求带动,订单量在回暖,企业盈利预期也在上调。说白了,科技板块不是靠“讲故事”撑起来的,而是有实实在在的产业需求在托底。
其次是政策和资金的“双向奔赴”。政策层面不用多说,从中央到地方,科技创新一直是重点支持的方向。特别是“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快来了,市场预期里肯定少不了对科技产业的倾斜。资金方面更值得关注:美联储降息后,全球流动性变宽松了,历史上每次这种“预防式降息”的环境里,对利率敏感的科技成长板块表现都不错。再加上美元走弱,全球资本正从美国往新兴市场跑,A股和港股的科技板块估值相对合理,很容易成为外资回流的“香饽饽”。最近就有机构统计,三季度以来外资流入中国股市的金额在增加,虽然还没到“疯抢”的地步,但趋势已经出来了。
不过,咱也得清醒认识到,科技板块后面可能不会“普涨”,而是会“分化”。那些前期涨得太高、估值脱离基本面的细分领域,可能还得继续消化调整;但真正有技术实力、能吃到AI产业红利、业绩能跟上的公司,反而会在震荡中脱颖而出。比如说半导体,如果只是炒概念,那可能涨一波就歇菜;但如果公司真的能做出高端芯片,满足国内需求,那它的股价就有长期支撑。再比如AI算力,如果只是蹭热点,没有实际的订单和产能落地,那也走不远;但那些真正能提供算力基础设施、技术过硬的企业,反而会在行业扩张中受益。
那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现在是不是“上车”的好时机?我觉得可以分两种情况看。如果你是那种能拿得住、不天天盯盘的长线投资者,现在确实是个不错的布局窗口——毕竟科技板块的长期逻辑没变,调整反而给了你以更合理价格买入的机会。但如果你是短线操作、追求“一夜暴富”的,那可得小心了,因为接下来的震荡可能会比较剧烈,追涨杀跌很容易亏钱。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投资科技板块,最忌讳的就是“追涨杀跌”和“听风就是雨”。科技行业的变化快,但底层逻辑是清晰的——谁能解决实际问题、谁有核心技术、谁能跟着产业趋势走,谁就能笑到最后。与其纠结“现在买会不会套牢”,不如多花点时间研究研究具体的细分领域和公司,看看哪些是真的在做事,哪些只是在炒概念。毕竟,投资的本质是赚企业成长的钱,而不是赚市场情绪的钱。
总之,科技板块的热度不会轻易退潮,但后面的路可能会更考验眼光和耐心。如果你错过了去年底今年初的那波反弹,现在与其焦虑“踏空”,不如静下心来,把目光放长远些——毕竟,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波动里,而不是热闹里。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如果想布局大科技板块,铃儿响叮当000向您推荐广发基金公司旗下的三款产品:
广发成长启航混合C基金
广发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基金
广发港股通科技ETF联接C基金
我相信,通过这三款产品,你一定可以在大科技领域有所收获!下面,我就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三款产品一一一
三只广发科技基金:各有千秋的“科技淘金工具”
最近身边不少朋友都在问科技基金怎么选,正好我研究了三只广发系的产品——广发成长启航混合C、广发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广发港股通科技ETF联接C,这三只虽然都贴着“科技”标签,但各有各的亮点,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它们的好,帮你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一、广发成长启航混合C:近一年涨70%的“科技黑马”
先给大家报个数据:这只基金近一年收益直接干到了70.02%,同类排名前4.66%,把同类平均29.01%的收益远远甩在后面,说它是今年科技基金里的“黑马”一点都不夸张。能跑出这么亮眼的成绩,核心是它精准踩中了今年科技行情的“主赛道”——持仓里电子行业占了16.62%,再加上传媒、通信这些成长行业,刚好撞上了AI算力、半导体的爆发期,等于坐在了“风口上”。
但它可不是“押注单一赛道”的激进选手,而是走“分散布局”的路子:行业上覆盖了电子、商贸零售、通信等成长赛道,还搭配了化工、汽车等周期行业做辅助;风格上以大盘平衡为主,兼顾中盘价值和小盘平衡,前十大重仓股占比42.31%,既抓住了主线行情,又能降低单一行业波动的风险。比如最近消费电子技术迭代有不确定性,它因为分散配置,也不会一下跌太狠,这种“稳中有进”的风格特别适合想赚科技钱又怕踩坑的朋友。
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灵活性”:目前规模11.43亿,正处于成长培育期,既不会因为规模太小出现流动性问题,也不会因为盘子太大影响调仓速度——科技股本身波动快,小而灵活的规模刚好能跟上行情节奏,基金经理想换仓、加仓都能快速落地。
基金经理陈韫中虽然接管这只基金一年多,但他7年的从业经历里有4年投资经验,投资框架一直在迭代优化,而且这只基金的策略和他管理的其他产品独立性很强,说明他能针对不同产品制定适配的打法,不用怕“顾此失彼”。
如果你是想抓科技行情、但又不想承担极端风险的投资者,这只基金绝对值得重点关注:它既有短期爆发的“进攻性”,又有分散布局的“安全性”,是今年科技行情里难得的“攻守兼备”选手。


二、广发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港股科技的“稳健工具”
这只基金是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QDII产品,已经成立4年了,规模51.51亿,属于科技基金里的“老牌选手”,靠谱性没话说。它近一年收益26.36%,看着不如成长启航,但得结合它的“工具属性”来看——作为被动指数基金,它的目标就是精准跟踪恒生科技指数,而恒生科技指数覆盖了30家港股科技龙头,互联网平台、半导体、智能硬件占比超70%,都是实打实的“科技硬通货”。
它的亮点首先是“覆盖性强”:想买腾讯、阿里、小米这些港股科技龙头,不用开港股账户,通过这只联接基金就能低门槛上车,而且它的跟踪误差只有1.2%,处于行业平均水平,能精准吃到指数上涨的红利。比如今年港股科技板块反弹,恒生科技指数涨了29.94%,这只基金也跟着涨了26.36%,几乎没怎么“跑输”指数。
其次是“估值性价比”:研报显示恒生科技指数近三个月涨了7.45%,2025年10月政策利好又推动板块回暖,目前指数的估值处于相对合理区间,尤其是互联网板块的PE已经修复到历史中枢,后续还有估值提升的空间。对于想布局港股科技长期机会的朋友来说,现在入手相当于“买在相对低位”。
更重要的是它的“分散价值”:作为QDII产品,它的持仓以港币计价,刚好能分散A股市场的风险——要是A股科技板块波动大,港股科技可能走出独立行情,两者搭配着买,能让你的组合更稳。而且它的规模有51.51亿,流动性非常好,想加仓、减仓都很方便,不用担心“卖不出去”的问题。
基金经理霍华明管理这只基金已经3年多了,指数管理经验超过8年,虽然同时管着33只产品,但他在指数跟踪上的专业性很稳,能确保基金紧紧跟着恒生科技指数走,不会出现“跑偏”的情况。
如果你想布局港股科技龙头、又不想折腾港股账户,这只基金就是“懒人福音”——它是港股科技的“稳健工具”,既能吃到板块行情,又能帮你分散市场风险,适合作为组合里的“卫星配置”长期持有。


三、广发港股通科技ETF联接C:聚焦硬科技的“潜力新秀”
这只基金虽然成立还不到1年,目前收益只有0.19%,但它绝对是“潜力股”——它跟踪的是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聚焦的是港股通里的半导体、互联网、消费电子企业,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中芯国际、小米集团这些“硬科技标的”,权重合计65%,刚好踩中了AI算力建设和国产替代的主线。
先看它跟踪的指数:近一年涨幅达到了52.43%,显著跑赢恒生指数,核心就是因为指数成分股里半导体制造占了28%、互联网占22%、消费电子占18%,都是今年科技行情里的“香饽饽”。比如AI芯片需求激增,带动半导体板块上涨;互联网企业盈利改善,也推高了指数收益,后续随着AI应用的拓展,这些领域的需求还会持续释放,指数的上涨潜力很大。
再看它的“工具属性”:作为ETF联接基金,它提供了低门槛参与港股通硬科技的机会,不用买ETF,直接用基金就能上车。而且它的规模虽然只有2.09亿,但正因为规模小,调仓的时候更灵活,能更快跟上指数的变化——2025年11月指数还要更名并精简成分股,去掉12家企业,留下的都是更优质的科技标的,这对基金来说其实是“提质升级”,后续收益可能会更亮眼。
基金经理夏浩洋虽然在港股科技领域的实践时间不长,但他在指数投资领域已经布局超4年,管理过多只主题ETF产品,对科技赛道的理解很到位。而且他管理的基金风格很明确,就是聚焦硬科技,不会“跑偏”到其他领域,这对于想精准布局港股硬科技的投资者来说,反而更“对味”。
还有个隐藏优势:它的持仓都是港股通标的,不用受QDII额度的限制,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流动性比QDII基金更好。而且目前港股科技板块的PE(TTM)处于近3年40%分位,估值不算高,互联网板块的PE也修复到了历史中枢,现在入手的“安全垫”很足。
如果你特别看好半导体、消费电子的国产替代逻辑,又想布局港股的硬科技标的,这只基金就是“精准打击”的工具——它是聚焦硬科技的“潜力新秀”,现在虽然收益不高,但后续随着指数成分股优化、科技行情延续,大概率能跑出不错的成绩。


四、三只基金怎么选?看你的“投资需求”
聊了这么多,可能有朋友会问:这三只基金都不错,到底该怎么选?其实很简单,看你的投资需求就行:
如果你想“赚快钱、抓行情”:选广发成长启航混合C。它近一年涨了70%,短期爆发力强,而且分散布局能降低风险,适合想抓科技行情、风险承受能力中等的朋友。
如果你想“稳布局、分散风险”:选广发恒生科技ETF联接(QDII)C。它是港股科技的“老牌工具”,覆盖龙头企业,能分散A股风险,适合作为组合里的“卫星配置”长期持有。
如果你想“赌潜力、抓硬科技”:选广发港股通科技ETF联接C。它聚焦港股硬科技,跟踪的指数涨幅亮眼,后续潜力大,适合风险偏好高、看好国产替代的朋友。


五、写在最后:科技基金是“长期饭票”
其实不管选哪只,科技基金都是“长期饭票”——AI引领的产业革命才刚开始,半导体、互联网、消费电子这些领域的需求会持续释放,政策也一直在支持科技创新,后续行情肯定还有机会。
这三只广发基金各有各的好:成长启航是“黑马选手”,恒生科技是“稳健工具”,港股通科技是“潜力新秀”,不管你是想赚短期行情,还是布局长期机会,都能在里面找到适合自己的。都是宝藏基金,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一下!作为广发基金的持有者和支持者,我向各位小伙伴们强烈推荐!!!

#4000点 到底要不要止盈?# #反内卷重大进展?光伏板块持续活跃# #A股低开高走!国际资本看好中国资产# #科技小登大揭秘# #科技热点摊开业啦# #11月基金投资策略# #HBM4定价超预期!存储芯片迎超级周期# #“马”字辈股大涨!“玄学炒股”又来A股?#

@广发基金

2025-11-07 20:40:37  作者更新以下内容


2025-11-07 20:52:36  作者更新以下内容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