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指昨夜大涨:多重利好共振下的市场狂欢

2025年11月10日,美股市场迎来了一场久违的强劲反弹,其中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纳指)表现尤为亮眼,以显著涨幅领涨三大股指。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利好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政策层面的突破到市场情绪的修复,再到行业趋势的支撑,共同构成了纳指大涨的底层逻辑。
一、政策僵局破冰:政府停摆危机缓解提振市场信心
美国联邦政府自2025年10月1日开始的“停摆”危机,在持续40天后迎来转机。11月9日晚,美国国会参议院在程序性投票中以60票支持推进一项临时拨款法案(数据来自美国政府公告),这一进展被市场视为政府重启的积极信号。尽管法案仍需众议院表决和总统签署,但投资者普遍预期,这场创纪录的政府停摆有望在短期内结束。
政府停摆期间,市场流动性因财政部总账户余额(TGA)收缩而承压,叠加对经济衰退的担忧,美股上周遭遇空头阻击,纳指单周跌幅超3%(数据来自wind),创4月以来最差表现。而随着停摆危机缓解,市场风险偏好迅速回升,投资者从防御资产转向风险资产,科技股作为高弹性板块,成为资金回流的首选方向。
二、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流动性宽松预期强化
在政府停摆危机缓解的同时,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进一步提振了市场情绪。11月10日,美联储理事斯蒂芬米兰公开表示,支持在12月议息会议上降息50个基点,以应对经济需求下滑的风险。尽管市场对降息幅度存在分歧,但联邦基金期货显示,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仍超60%(数据来自wind)。
降息预期的升温,直接降低了科技股的估值压力。科技行业对利率敏感度较高,降息意味着融资成本下降,企业盈利预期改善,同时折现率降低也提升了未来现金流的现值。此外,降息还可能推动资金从债市流向股市,进一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三、AI叙事修复:技术商业化进程支撑长期逻辑
尽管上周AI板块因估值过高遭遇抛售,但市场对AI商业化的长期信心并未动摇。近期,行业动态显示,AI技术正在从概念验证阶段迈向规模化应用,存储芯片短缺、算力需求激增等现象,均印证了AI基础设施投入的可持续性。
例如,全球存储芯片市场因AI训练需求爆发而供不应求,主要厂商纷纷上调价格并扩大产能,这表明AI技术对硬件的需求并非短期泡沫,而是基于真实商业场景的刚性需求。此外,AI在医疗、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落地案例增多,进一步增强了投资者对AI技术商业化潜力的认可。
四、市场情绪修复:从“恐慌抛售”到“理性回归”
上周,美股市场因政府停摆危机和AI估值担忧陷入恐慌性抛售,纳指单日跌幅一度超3%。然而,随着负面因素逐步消化,市场情绪从“过度悲观”转向“理性回归”。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企业基本面,而非单纯依赖宏观叙事或情绪驱动。
三季报数据显示,标普500成分股中超80%的公司盈利超出市场预期(数据来自wind),表明企业盈利韧性仍强。此外,机构调研热度维持高位,安集科技、天合光能等上市公司接待百家以上机构,显示资金对优质资产的关注度未减。在政策、流动性、行业趋势三重支撑下,市场选择在恐慌后重新拥抱成长股,纳指作为科技股风向标,自然成为反弹先锋。
五、全球风险偏好回升:黄金与美股同涨的背后
值得关注的是,昨夜纳指大涨的同时,黄金价格也强势突破4100美元/盎司关口,创两周新高。这一“股债双牛”现象的背后,是全球风险偏好的整体回升。政府停摆危机缓解降低了市场不确定性,而美联储降息预期则削弱了美元吸引力,推动资金流向风险资产和防御资产。
对于纳指而言,黄金上涨并非竞争关系,而是共同反映了市场对流动性宽松和经济软着陆的预期。在通胀黏性仍存、但经济衰退风险下降的背景下,科技股作为高成长资产,与黄金作为防御资产,形成了“攻守兼备”的配置组合,进一步吸引了资金流入。
结语:纳指反弹的可持续性取决于三大因素
昨夜纳指的大涨,是政策、流动性、行业趋势和情绪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反弹的可持续性仍需关注三大因素:一是政府停摆危机是否彻底解决,二是美联储降息路径是否符合预期,三是AI商业化进程能否支撑高估值。若上述因素持续向好,纳指有望延续反弹势头;反之,市场仍可能面临波动。但无论如何,昨夜的狂欢已为市场注入信心,科技股的长期逻辑或仍未改变。
风险提示:部分个股讯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收益暗示。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防御,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防御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