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家人交流小站#问题一。 新年开年,DeepSeek这把火直接烧穿了科技圈的“冷空气”。从大模型开源到算力成本断崖式下跌,这匹黑马直接把AI板块顶上风口,连带半导体、机器人、智能驾驶这些“科技兄弟连”都跟着沾光。整个科技板块像被按了加速键,普涨行情里连做芯片的、搞算法的、卖服务器的都跟着喝汤,那叫一个“鸡犬升天”。
不过,涨得越猛,分歧来得越快。等板块估值蹭蹭涨到历史高位,场子里就开始“炸锅”了。有人觉得DeepSeek开源是降维打击,直接把海外大厂的高溢价逻辑打崩了;有人则担心技术路线还没跑通,商业化落地得靠“画饼充饥”。更关键的是,美联储降息预期降温,全球流动性收紧,科技股这头“吞金兽”立马成了“烫手山芋”。结果就是,半导体设备股被砍单传闻砸出坑,AI应用股因为变现周期长被机构抛弃,连人形机器人这种“未来战士”都扛不住抛压,整个板块像坐过山车似的,三天两头来波回调。
但科技股的尿性就是“跌不死的小强”。每次回调完,总有个细分赛道能“支棱”起来。比如最近,AI医疗突然成了香饽饽。为啥?因为DeepSeek模型在医学影像分析、药物研发这些场景里,直接把效率拉满。比如某三甲医院用AI辅助诊断系统后,肺结节识别准确率从85%飙到98%,医生看片子的时间直接砍半。这种“刚需+技术”的组合拳,让市场觉得这赛道能扛住估值压力。
另一个潜力股是AI算力。别看现在英伟达被DeepSeek逼得降价,但国内华为昇腾、寒武纪这些“国产替代”选手,正借着政策东风疯狂抢单。尤其是华为昇腾,在政务云、金融云这些对数据安全要求高的领域,直接把海外厂商按在地上摩擦。再加上DeepSeek私有化部署需求暴增,服务器、光模块这些“卖铲子”的硬件厂商,订单排得比春运火车票还满。
当然,科技股的尿性就是“波动比心跳还快”。现在说谁能率先企稳回升,有点像猜彩票——但逻辑还是得看两点:一是技术能不能真正落地,比如AI医疗得有真实临床数据,机器人得能进工厂拧螺丝;二是政策够不够硬核,像半导体设备这种被“卡脖子”的领域,国家补贴、税收优惠一个都不能少。
所以,后市科技股大概率还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节奏。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追高“概念股”,不如蹲守“硬科技”——那些有技术壁垒、有订单、有政策撑腰的细分赛道,才是回调时能“抄底”的底气。毕竟,科技革命的浪潮里,能活到最后的,永远是那些“既会画饼,又能烙饼”的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