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回来拷问二:细分赛道观察,机器人/半导体未来前景几何?
——为何看好人形机器人成为下一轮行情的核心主线?
众所周知,A股每一轮的强势行情都有显著的时代烙印。比如2014-2015年是互联网+,2017年是共享经济,2019-2020年是5G通信和国产替代,2021年是电力设备和新能源汽车。
那么假如后市A股再有强势行情,主线会是哪个产业呢?
很可能不再会是以前那些产业了对吧?5G已经建设的差不多了;新能源也走过了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阶段,甚至形成了一定的产能过剩。
后续的行情亮点,大概率落在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上面。这两个具体如何选?我个人后市更倾向于关注『机器人』:
人工智能是上游,机器人是下游,更偏向于应用端,市场空间更大;
前几年人工智能行情已经有所演绎,且主要是映射美股的行情;
更有趣的是,春节期间AI大模型DeepSeek大火,驱动了一波科技行情。但是从春节首个交易日至今,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还比人工智能指数多涨了1%。
分析一下机器人产业的投资逻辑
一、机器人行业发展概览
机器人以前主要运用在工业领域,替代工人以提升生产效率。当下正迎来一场新的变革,迈向人形机器人的全新范式,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双轮驱动下,展现出强大的增长潜力。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10亿美元,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突破15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6%。
特斯拉CEO马斯克更是大胆预言,未来机器人与人类的比例可能达到5:1,这意味着未来可能有高达300亿台机器人投入使用,进一步增添了想象空间。
截至2024年底,全球160余家人形机器人制造企业中,中国企业超过60家。摩根士丹利2月份的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五年里,中国在人形机器的专利申请数量方面全球第一,拥有5688项专利,而美国只有1483项。
尽管美国希望引导制造业回流,但中国凭借其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工程师红利和较早的规划布局,已经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链中难以替代的力量。
即便是美国机器人的代表性企业——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也计划加速中国制造,希望将最初的30%国产化提升至2025年的50%。侧面印证了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力。
随着技术进步,人形机器人已经不再是概念,其商业化前景也值得期待。3月31日宇树科技开启了一场全球首次的机器人直播带货。人形机器人G1以主播身份亮相,向观众推销自家机器狗GO2。
中国有强大的制造业产业链和工程师红利,在机器人制造和应用领域更具优势。
二、人形机器人投资逻辑分析
1、技术进步:AI大模型赋能,加速机器人产业发展
AI大模型的突破是近几年机器人加速发展的核心原因。尤其是近1年,大模型从单纯的语言处理进化到理解物理世界,帮助人形机器人更好的适应复杂环境,胜任从工业焊接到家庭陪护的多种复杂任务,大幅拓宽了应用边界。
技术进步的另一大红利是成本下降。以特斯拉Optimus为例,其生产成本已从早期数百万美元逐步下降至数万美元,未来有望进一步压缩。成本曲线的快速下降,为机器人的大规模商业化铺平了道路。
2、政策红利:国家战略支持,角力竞争科技新高地
机器人产业很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也是大国科技竞争的新高地,因此获得了政策的战略性支持。
政策早在《“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就提出,到2025年,我国要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工信部2023年11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是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规划到2027年形成完备的产业链
3、市场空间:从工业场景到生活场景,机器人补足人口下降劣势
目前,中国、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大国都面临老龄化和人口下降的问题,而机器人可能是这一困境的破局方案。
在工业场景中,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电子组装等领域的应用已趋于成熟,比如中国已经有多家企业建成了“黑灯工厂” 。
更值得期待的是人形机器人,因其形态与人类相似,在与人交互、适应人类环境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在家庭服务、商业服务、教育、娱乐、医疗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成为缓解未来劳动力短缺和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关键解决方案。
三、机器人主题的基金怎么选?
目前机器人主题基金基本都是指数基金,主要跟踪两大指数,分别是中证机器人指数(H30590)和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980022)。
跟踪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的基金有3个,其中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是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场外是易方达国证机器人产业ETF联接基金(A类:020972、C类020973)@易方达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