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奖品】解读五一见闻,挖掘财经密码#
科技潮人与性价比控的交响曲——震荡市中哑铃策略的攻守之道与价值共生!
我的消费人格是科技潮人和性价比控!
在基金投资的世界里,我始终以“科技潮人”的敏锐捕捉时代机遇,又以“性价比控”的务实坚守价值底线。2025年初的关税扰动如乌云笼罩市场,上证指数在3000——3400点附近反复拉锯,但DeepSeek等AI企业的崛起划破迷雾,让半导体芯片、机器人等产业链的星辰大海清晰可见;与此同时,红利低波指数基金中高股息个股的稳健表现,恰似惊涛骇浪中的压舱石,让我坚定地选择了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联接C(012734)与易方达中证红利低波动ETF联接发起式C(020603)的“哑铃策略”——一端紧握科技创新之矛,一端筑牢价值防御之盾,在震荡中构建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生态。
易方达这两只基金恰似为我这样的投资者量身定制的“双桨”:一只划向充满想象空间的AI产业链,另一只锚定股息稳定的低波动资产。它们不仅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投资风格,更构建了一种动态平衡的生态,让我在拥抱科技红利的同时,也能守住投资的“安全垫”。接下来,就让我从基金经理的前瞻眼光、投资策略的精妙设计、风险控制的扎实功底等六个维度,细细剖析这一哑铃策略的独特魅力。
一、双雄掌舵:卓越投研能力铸就策略灵魂。
基金经理是投资策略的灵魂,张湛与鲍杰两位舵手的组合,堪称“科技先锋”与“价值老将”的黄金搭档。管理人工智能基金的张湛,拥有12年证券从业经验,深耕科技赛道7年,其管理的芯片产业ETF在2025年1月近一年回报率高达58.07%,对AI算力、半导体设备等细分领域的前瞻布局令人瞩目。截至2025年5月4日,该基金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达8.55%,超越同期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15.76个百分点,近一年年化收益率20.02%,超越78.87%的同类产品,展现出对科技周期的精准把握能力。

而执掌红利低波基金的鲍杰,作为历经15年牛熊周期的价值投资“老匠人”,以“安全边际”为核心,在2024年基金成立初期便逆向布局低估值高股息标的。基金成立仅1年,任职回报达10.22%,近一年最大回撤-12.99%,超越92.04%的同类产品,年化收益率8.94%。其管理的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平均股息率5.8%,显著高于上证50指数的3.2%,市盈率中位数仅8.5倍,处于近五年20%的分位数,用扎实的价值筛选构筑起防守护城河。

两位经理的互补性在管理规模上亦有体现:张湛管理的科技类基金总规模445.54亿元,鲍杰管理的价值类产品规模351.93亿元,合计近800亿元的操盘经验,既是市场认可度的佐证,更是驾驭不同风格资产的实力背书。他们如同《孙子兵法》中的“善战者”,一个“求之于势”捕捉科技爆发期,一个“择之于地”坚守价值低洼处,共同为哑铃策略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根基。
二、前瞻布局:科技硬核与价值钝器的战略共振。
人工智能基金的持仓堪称科技投资的“精华图鉴”:前十大重仓股涵盖寒武纪(7.98%)、海康威视(6.42%)、中际旭创(6.26%)等硬核标的,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速均超30%,半导体芯片板块配置比例达45%,深度绑定AI算力基建。这种布局并非追逐市场热点,而是源自对产业变革的深度理解——2024年全球AI算力需求同比增长78%,国内相关企业出货量增速达120%,基金经理在2023年下半年便提前埋伏研发投入高峰期的企业,静待业绩拐点爆发。
红利低波基金则呈现另一番景象:91.44%的资产投向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重仓长江电力、中国神华等现金流稳定的行业龙头,公用事业占比超40%,形成天然的抗周期屏障。其选股标准严苛:连续三年分红且股息率>3%,同时剔除波动率前30%的个股,最终标的平均股息率5.8%,近五年股息发放率稳定在60%以上。这种“低波动+高股息”的组合,在2015-2024年沪深300下跌超10%的年份中,平均跌幅较大盘收窄42%,成为震荡市中当之无愧的“定海神针”。
两者的共振效应在历史回测中清晰显现:2022-2024年,6:4比例的组合年化收益率12.3%,较沪深300指数提升8.5个百分点,最大回撤22.7%,比单一科技基金降低15.3个百分点。这正是《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投资实践——科技股如“奇兵”捕捉高弹性机会,红利资产如“正兵”筑牢安全边际,两者相辅相成,构建起动态平衡的投资生态。
三、韧性致胜:穿越周期的收益稳定性检验。
投资的真谛在于穿越牛熊的韧性,两只基金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均展现出强大的“抗压能力”。2024年11月市场单日急跌3.88%,人工智能基金当日净值受挫,但全年仍录得25.20%的收益,2025年3月更创下单周4.39%的涨幅,其秘诀在于分散化持仓(前十大重仓股占比42%)与动态调仓:当AI算力板块估值超80倍时,及时切换至低估值的AI应用端,避免回调风险。这种“成长股的收益,却有低于同类的波动”,让科技投资不再是“心跳游戏”。

红利低波基金的稳健更如“润物细无声”:2025年1月市场连续下跌,其累计跌幅3.79%,远低于沪深300指数的6.12%;成立以来每个季度均实现正收益,近一年夏普比率0.27,意味着每承担1单位风险可获得0.27单位超额收益。这种“跌时抗跌、涨时跟涨”的特性,源自对“股息现金流+低波动率”的双重依赖——当市场情绪低迷时,5%以上的股息率提供持续现金流;当市场反弹时,低估值蓝筹的补涨效应亦能贡献收益,真正实现“进可攻退可守”。

四、细节致胜:策略执行中的科学与艺术。
优秀的投资策略不仅需要宏观视野,更需细节打磨。人工智能基金采取“紧密跟踪+动态优化”策略,94.92%的资产配置于目标ETF,5.8%的现金储备应对流动性波动,年化跟踪误差控制在2.77%,信息比率达1.52,每承担1单位跟踪误差可获1.52单位超额收益。其“技术-产业-市场”三维选股模型,在2024年捕捉到某AI芯片企业新品流片超预期的机会,提前布局后三个月涨幅达75%,展现出主动管理对指数投资的超额赋能。
红利低波基金则在成本控制与规则优化上独具匠心:0.15%的管理费与0.05%的托管费,显著低于同类产品平均水平,长期持有下每年节省的费用相当于额外获得0.2%的收益;在指数编制规则基础上,增加“自由现金流/市值比”与“资产负债率”筛选指标,剔除高负债企业,确保分红可持续性,2024年四季度提前布局某高速公路企业,既收获15%的股价回升,又享受7.2%的股息回报,体现出“指数投资不被动”的主动管理思维。
五、风控有道:多维度风险控制构建安全边界。
风险控制是投资的“保命符”,两只基金在各自领域构筑起坚固防线。人工智能基金通过分散持仓(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42% vs 同类平均55%)与止损机制(个股跌幅超20%且基本面恶化时强制减仓),将2022年成立初期的最大回撤控制在42.79%,低于同类科技基金平均水平;同时运用股指期货对冲指数成分股调整风险,将跟踪偏离度绝对值控制在0.35%以内,确保“在奔跑中保持平衡”。
红利低波基金的风控则始于“源头筛选”:双重过滤条件下,持仓个股波动率较市场平均低40%,2024年上证指数单日跌超2%时,基金平均跌幅仅1.2%;其信用研究团队实时监控企业财务健康状况,2024年下半年及时剔除某应收账款异常标的,避免潜在风险。两者的风险收益特征形成完美互补:科技基金波动率28.7%提供进攻弹性,红利基金波动率11.2%充当稳定器,组合夏普比率达0.85,高于混合型基金平均0.62的水平,真正实现“风险收益比的优化”。
六、时间玫瑰:长期主义视角下的配置之道。
对于普通投资者,哑铃策略的魅力在于“反人性”的平衡艺术:当科技股暴涨时,红利资产抑制追高冲动;当市场暴跌时,股息收入缓解焦虑。结合历史数据与风险承受能力,建议采取“6:4”核心配置比例:60%资金布局人工智能基金捕捉科技成长,40%配置红利低波基金构建安全垫,同时辅以“定期定额+动态再平衡”策略——每月固定金额买入平滑成本,当某端持仓比例偏离目标10%时进行再平衡(如科技基金占比超66%或低于54%),确保组合始终处于最优风险收益状态。
在震荡市的“难熬时间”里,更需坚守长期主义:人工智能基金成立三年累计回报8.55%,定投者已穿越波动收获正收益;红利低波基金成立一年年化收益8.94%,用“细水长流”的股息证明价值投资的力量。正如格雷厄姆所言:“市场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科技产业的研发投入(2024年持仓企业平均研发费用率25%)与红利资产的现金流(平均股息率5.8%),正是支撑哑铃策略的“称重”核心。建议投资者以三年为周期,用时间换空间,在科技革命与价值重估的双轮驱动下,静待“时间玫瑰”绽放。
站在2025年的投资节点回望,易方达的这两只基金恰似《道德经》中的“有无相生”:人工智能基金以15.76%的超额收益展现科技锋芒,红利低波基金用4.09%的超额回报诠释稳健真谛。它们的组合不仅是资产的简单搭配,更是时代趋势与投资本质的深度融合——在科技浪潮中捕捉未来,在稳健红利中守住当下。当我们以哑铃策略构建投资组合,便如同掌握了应对震荡市的“太极之道”:刚柔并济,攻防兼备,在不确定性中锚定确定性,在波动中孕育成长。这或许就是普通投资者在复杂市场中应有的生存智慧:不盲目追逐热点,不偏执坚守单一风格,而是以平衡之道,在科技与价值的交响中,奏响属于自己的财富乐章。
$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联接C$
$易方达中证红利低波动ETF联接发起式C$
$易方达消费精选股票$




PS:本文仅为信息分享,以上内容仅为理财科普,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