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20 14:54:03 股吧网页版 发布于 上海
悦见书舍|诺奖得主阿吉翁:经济增长是一场“创造性破坏”

10月13日,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三位经济学家共同获奖,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

三位获奖者的研究可以看作两个互补的部分。经济史学家乔尔莫基尔关注现代经济增长的“起源”,通过探讨为何工业革命与持续增长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而非同时期的印度,揭示“技术进步带来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阿吉翁与豪伊特两位学者关注的则是经济增长的“持续”问题。他们共同开创了“熊彼特式增长范式”,首次构建完整数学模型,揭示“创造性破坏”(创新导致企业和岗位不断消亡并被替代)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本期书舍与你共读阿吉翁的著作《创造性破坏的力量》。这本书源于几位作者在法兰西学院的授课内容,凝结了他们数十年来对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书中对创新进行了全景式分析,并系统性地阐述了阿吉翁对于“创造性破坏”的核心观点,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因。

作者:菲利普阿吉翁/赛利娜安托南/西蒙比内尔


创造性破坏: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创造性破坏”这一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20世纪初提出。他认为技术创新会摧毁旧的产业结构,让新企业取代旧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阿吉翁在书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化和完善。他指出,创造性破坏是一个不断打破旧平衡、建立新平衡的动态过程。当新的创新出现并成功应用时,它会迅速占据市场份额,挤压传统产业和企业的生存空间。他和豪伊特于1992年利用熊彼特的观点构建了一个动态垄断模型,模型中的经济由多个行业组成,每个行业在任意时刻都有一家垄断企业,每个环节的潜在竞争者也在持续研发。一旦研发成功,新企业产品质量更高,就取代了旧企业,便形成新的垄断。于是,经济增长成了一连串“微型革命”的结果:每次创新都会提升生产率,但同时让旧技术体系消亡。增长不再是资本积累的结果,而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创新循环。

同时,阿吉翁强调,创新并非一出现就具有正外部性、受到普遍欢迎。它常常受到旧势力的漠视、打击甚至扼杀,但创新同时也在不断地打击、摧毁着旧的东西。新旧势力不断在竞争中交替,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创新浪潮:创造性破坏的三个阶段

阿吉翁认为,创新是一个浪潮式的过程,整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浪潮1是基础创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基础创新已经出现,但应用创新还没有跟上,缺乏足够的应用场景支撑。比如,蒸汽机早在1712年就已发明,但当时它被视为“奇技巧”,人们只渴望一匹更快的马。50年后,蒸汽机才开始大规模应用,直到1830年英国人均GDP才开始加速增长,彼时蒸汽机已经大规模取代人力畜力。

浪潮2是创新应用加速阶段。当浪潮1向浪潮2延伸,创新开始找到实际应用场景,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一阶段下,“破坏”尤为触目惊心,创新开始打击“旧势力”的企业和就业岗位。例如以iPhone代表的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导致诺基亚等传统企业纷纷倒下,正是这一阶段的典型现象。而当创新形成巨大经济规模,创造出更多的岗位,便进入浪潮3创新规模化阶段。此时创造大于破坏,浪潮2导致的不平等也得到缓解。三个阶段浪潮式递进,最终提高了社会整体生产效率,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为什么要“反内卷”?

阿吉翁和豪伊特提出“竞争与创新倒U形关系”理论,认为过度竞争会扼杀创新,而完全垄断也不利于创新。竞争太激烈时,企业担心创新成功后的收益期过短,很快会被新的挑战者挤下去,无法收回研发投资。而当市场被垄断时,垄断者则又缺乏创新压力。创新最旺盛的区间来自适度竞争。

这一理论对我国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反内卷”都有很好的启示。以当下部分行业的“内卷式”竞争为例,持续的价格战严重挤压企业利润水平,企业创新动力动能不足,“反内卷”是为了引导适度竞争,而非“反竞争”。这一点不仅仅宏观上成立,微观层面也是如此:工作太难或太易,都会让人缺乏动力。只有在挑战与希望并存时,我们才会更有动力完成。

这一理论也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经济政策顾问之一,阿吉翁曾多次参与欧盟创新政策的制定。可以说他在现实世界中,也在努力让“创造性破坏”变得更具“建设性”。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郑重声明:用户在基金吧/财富号/股吧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