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当DeepSeek大模型迭代推动端侧AI普及,当国产算力芯片支撑起“最强大脑”,当一系列前沿科技动态重塑各行各业的发展格局,我们该如何看待科技竞合背后的产业发展?又该如何平衡AI产业的机遇与风险?
4月19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指导下,为统筹推进投资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东方红资产管理在世界读书日前夕开展了“基金行业在行动”暨“阅见知己”客户服务活动。东方红资产管理基金经理刘锐和曾在科学界和产业界工作多年的刘洋结合李飞飞传记《我看见的世界》,围绕AI产业发展、中美科技竞合、投资机遇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从产业视角和投资视角剖析AI技术趋势与变革,为投资者提供前瞻性洞见。
从《我看见的世界》看到更大的世界
过去的很多年中,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其他行业,在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背后,华人科学家与工程师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相信未来依然会如此。李飞飞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个人经历印证了中国已从制造业成本优势转向人才优势,大量科研人员深度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成为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中坚力量。
本书以独特的“双时间线”结构展开,一条是个人成长线,一条是行业发展线。书中追溯李飞飞从中国贫困家庭赴美留学,经历学术困境,最终成为AI领域标杆科学家的历程。书中尤其强调她在2006年推出ImageNet的转折点,这一全行业低谷期的选择和随后的坚持,为后续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革命奠定了数据基础。而从行业发展线来看,本书梳理了人工智能从学术冷门到技术爆发的演变,凸显人工智能数据、算力与算法三大支柱的协同作用。
人才储备和工程化能力成关键胜负手
当前全球AI领域呈现“中美双雄”格局,两国在人才储备、产业基础和技术路径上各具优势。美国强于原创性基础研究,而中国凭借强大的工程化能力和供应链效率,在技术落地与商业化进程中占据先机。
尽管短期的贸易摩擦可能干扰学术合作进度,但产业端的技术协同与人才流动难以完全割裂。AI发展离不开全球顶尖人才的共同参与,任何一方缺失都将导致技术进步放缓。
中国在全球化竞争中,正以强大的工程能力与组织能力重塑技术产业格局。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制造业等传统领域,更成为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突围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单点的突破往往带来整体表现的大幅攀升,这是现代科技产业的一个典型特征。
用4100米接力赛打比方来说,中国队通过将“交接棒技术”拆解为系统工程,优化每个细节,最终打破美国、日本的长期优势。这种工程化思维同样渗透在我国的科技创新领域中。例如,深度求索公司(DeepSeek)通过多头潜在注意力机制、多标记预测、门控网络改良的混合专家模型技术,就让计算集群的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实现资源效率跃升。
关注人工智能的应用落地与周期性波动
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王冠上的明珠”,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历程历经多轮高潮和低谷,始终引领着人们前赴后继地追寻。而在每一轮周期中,产业所聚焦的核心技术与领军企业都更迭频繁。
剖析AI产业投资逻辑,技术成熟度与商业化节奏乃关键要素。当下,大模型训练正面临算力与数据的阶段性天花板,未来竞争焦点将转向应用场景拓展。展望今年,机器人领域或将迎来一轮爆发,其中智能驾驶与家庭服务机器人极具落地潜力。例如,理想汽车有望凭借大模型优化自动驾驶算法,打造更先进完善的智能驾驶系统;类似扫地机器人等垂直场景,也将在智能化升级浪潮中得到发展。
我国在智能驾驶、工业机器人、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强大工程化能力和领先优势将推动AI产业迈向新高度,开启智能化新时代的新篇章。
神经科学启示AI发展:规模与训练并重
李飞飞、辛顿、哈萨比斯这些人工智能浪潮中的标志性人物的科学生涯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接受过相当好的神经科学教育。事实上,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也确实从神经科学中获得了很多灵感,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发现了参数规模的价值与训练的意义。对于前者,生物的智慧水平通常和神经元的数量有直接的关系,例如斑马鱼和果蝇都有10万左右的神经元、小鼠就达到了千万级,大鼠达到了亿级别,人类则有860亿级神经元,生命的智慧首先表现出了scaling law。对于后者,训练对认知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如一岁半婴儿通过反复观察建立“镜中自我”认知,猴子经训练亦可获得类似能力,重复训练对智力发育有重要作用。
然而,现有人工神经网络与人类大脑仍存显著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就是现在的人工神经网络都是全连接的,而人类大脑是通过对外部的多模态信息进行整合后从初始网络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发育更慢但效率更高,人脑的功耗只有20瓦,大概相当于英伟达H100功耗的3%,和三个节能灯的灯泡差不多。从未来AI产业发展来看,人脑神经元的高效连接模式及多样性特征,或会为下一代技术突破提供关键灵感。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正汹涌而来的时代,这场聚焦于人工智能产业的深度对话,为投资者们解答了对当前产业发展和投资机会的种种疑问。两位嘉宾的交流不仅涵盖技术与投资的前沿洞察,更触及人类与科技共生的终极命题。从李飞飞在科研低谷期凭借坚定信念默默耕耘,到中国工程师在系统工程中勇于突破、大胆创新,这些故事背后都蕴含着一个共同的信念——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跃迁,都是人类智慧与选择的结果。
正如李飞飞在书中所言:“我坚信人工智能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无论如何,我都要让大家知道,科学的力量依然值得我们满怀乐观。”而我们,正站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见证技术与人性交织的未来蓝图徐徐展开。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材料中所述内容仅供一般参考,不代表东方红资产管理的任何意见或建议,东方红资产管理不对任何依赖于本材料任何内容而采取的行为所导致的任何后果承担责任,前瞻性陈述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本材料知识产权归东方红资产管理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发、转载、截取或完整使用本材料所载内容。